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一部南中国海岸线的文明史诗

日期:10-07
字号:
版面:第A03版:第三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蛟龙探海(港珠澳大桥夜景) 周立军 摄

■谭旭日

在星罗棋布的全球城市图谱中,澳门无疑是最为独特的存在之一。弹丸之地,却承载了近五百年的风雷激荡;中西交汇,孕育出举世无双的文化生态。为这样一座城市作传,其难度可想而知——既要穿透历史的迷雾,梳理清晰脉络;又要捕捉灵魂的悸动,展现其斑斓本质。胡根先生所著的《澳门传》,正是这样一部传记类文学作品中的厚重之作。它是一部以严谨史实为骨、以人文情怀为血、以宏阔视野为魂的“澳门通史”,为我们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提供了一面深邃的历史镜像。

一部迟来的通史叙事,具有时代的广度和历史的深度

长久以来,关于澳门的研究著述虽多,但或聚焦于特定时段,如开埠、明清交涉、近代变革,或侧重某一领域,如贸易、宗教、建筑,抑或以葡语文献为主,视角各异,却始终缺乏一部系统、完整、面向中文世界广大读者的澳门通史。胡根先生的《澳门传》敏锐地捕捉并填补了这一空白。分别以“混沌初开,濠镜澳·马交·澳门,葡人怎样取得澳门权,海上敦煌,欧洲人窥探的宝地,西学东传,葡人自治,衰落与重生,澳门怎样走上开赌之路,归途,过渡新的时期”等一十五个章节,全景式展现澳门发展全貌。

它从1972年香港考古学会在路环岛,对史前时期的黑沙滩、竹湾、路环市区等地进行考古发掘讲起,历经秦代纳入版图、唐宋海舶往来,直至葡萄牙人入居、明清政府治理、近代风云变幻、日占时期苦难、经济转型腾飞,最终落脚于回归后的繁荣稳定,时间跨度之长、涵盖范围之广,在同类著作中实属罕见。这种“通史”的抱负与实践,本身就具有开创性意义。它让澳门历史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成为一条清晰流淌的长河。读者得以顺流而下,纵览其波澜壮阔的全景式写作,理解其发展演进的逻辑,从而建立起对澳门历史完整而连贯的认知框架。这无疑为普及澳门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文本基础。

要补充的是,在阅读胡根《澳门传》时,我更希望读到有宏阔主题和容量与深度的篇章。长期以来,我局限于其他文本的阅读,对于传记文学,犹如一个门外汉。恰恰阅读结束,才发现《澳门传》从历史的挖掘,到社会问题等,是一次全新的认识。十五个篇章中,在概括澳门历史的广度上,作者一步一步从经济根源、政治根源和道德根源的角度纵深递进,来处理澳门的过去与当下。也正是作者的思想及对澳门的理解是深沉的,所以全书出现了一种思想渗透的力量,以历史的发展轨迹,为澳门的曲折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

聚焦熔炉之光的核心密码,展开对澳门的认识及表现深化的有机结合

《澳门传》最耀眼的价值,在于它精准地把握并生动诠释了澳门作为“中西文化熔炉”这一最核心的文明密码。胡根先生没有将历史简化为权力更迭的冰冷记录,而是将大量笔墨倾注于交融的动态过程及其共生的丰硕成果。

《澳门传》的重要标志在于,是对澳门历史的认识和描绘的深化。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以纪事的传记文学,从事务转向人,再转向思考,有几个重要的落脚点。一是碰撞与调适的现场感。书中细致描绘了葡人初抵时的试探与冲突,明清政府对这块飞地管理策略的演变,从以夷制夷到设关闸、派官员,以及天主教传播与儒家思想、民间信仰的碰撞与并存。这些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如传教士、地方官、士绅、普通商民),再到事件(如教案、贸易纠纷、市政建设),以及制度(如议事会、澳葡政府与香山县的互动)的鲜活呈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现场,感受不同文明相遇时的火花与张力。二是共生与创新的结晶。作者不遗余力地展示了文化交融如何催生澳门独特的面貌。从语言,如土生葡语的兴衰、粤语葡语词汇的互渗,这些共生融合产生了时代的新传奇。紧接着从建筑描写,如教堂与中式庙宇、骑楼共处一城,阐述了中西建筑融合理念。从美食中描绘出饮食融合,从本土到粤菜,到葡萄牙的饮食,所产生的土生葡菜的精髓在于融合共生。紧接着是节庆,时至今日,从传统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春节,到西方的节日,可谓中西节日并行不悖且相互影响。最后到社会结构,华洋共处、土生葡人群体形成。而在艺术形式更是交融的核心密码。所谓文化的,也是世界的,再次得到升华。如独特的澳门戏剧,也是中华文化的延伸。由此可见,《澳门传》如同一部详尽的融合文化百科全书。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胡根先生始终强调华人是澳门社会的主体和发展基石,他们在与外来文化互动中既吸收养分,也坚守根脉,共同塑造了澳门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城市精神。这种对融合而非替代对共生而非征服的深刻揭示,正是理解《澳门传》的生命力与魅力的关键。

历史叙事中的时代回响,让家国情怀在嬗变中不断丰富与扩大

在生机四溢的好时代,活力充沛的大变革时期,传记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要如何表现,是很多作者难以把握的创作密码。《澳门传》的手法,既传统,又新颖。一是主权归属的清晰主线: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史前遗迹、历代行政管辖的记录,还是明清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具体措施,如地租、设官、司法管辖等,书中都提供了充分的史实依据。对于葡萄牙逐步扩大管治权的历史过程,作者也将其置于殖民扩张的全球背景和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特定环境下进行客观描述,深刻揭示了国家实力是维护领土主权根本保障的道理。二是“一国两制”的历史注脚。书中对近代以来澳门华人的爱国传统、对新中国成立的期盼、对回归祖国的渴望,以及回归后“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带来的繁荣稳定,都给予了充分的展现。这使得《澳门传》不仅是一部回顾过去的史书,也成为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生命力的生动教材。史实有力地证明,澳门的独特文化和发展道路,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支持下,才能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三是镜鉴未来的启示。澳门的历史,是一部在开放中生存、在包容中发展、在融合中创新的历史。《澳门传》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深刻梳理,为我们理解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如何相处、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中寻求共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澳门式经验和澳门式智慧。它启示我们,开放包容、和合共生不仅是澳门的生存之道,也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价值追求。

基于此,笔者认为,胡根先生的《澳门传》是一部厚重而灵动的城市传记,更是一部厚重的城市嬗变灵魂史诗。它以宏大的视野钩沉史海,填补了中文世界澳门通史的空白;它以深邃的洞察聚焦交融,揭示了澳门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它以严谨的创作态度,架起了学术与大众沟通的桥梁。它更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意识,让历史照进现实,启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