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初,任(丘)河(间)战役即将结束时,为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冀中军区决定:由八、九、十军分区部队协同作战,发起文(安)新(镇)战役。
攻克新镇的战斗于5月6日深夜打响。九军分区四十二区队和文新县支队在参谋长李健、政治部主任刘光裕指挥下,按预定计划从任丘县出发,一路急行军,从东、南、西三面插入新镇外围,分割包围了南面的北辛庄、安里、广陵城和东面的大柳河、西南的寨上5个中心据点;同时,以一部兵力直逼新镇城,袭扰阻击城内可能出援之敌。第三十八区队埋伏在新镇至文安公路的机动位置,准备打击大城、文安可能出援之敌;十军分区和八军分区部队也按行动部署,在新镇西、北布防,阻击雄县、霸县援敌和新镇逃敌。
7日上午,新镇外围各据点纷纷告急。200多名日伪军出城增援,于城外遭阻击,弃尸数十具逃回新镇城内。8日上午, 围攻伪军大队部所在地北辛庄据点的九军分区四十二区队等部,将坑道挖到主碉堡底下,并安装了炸药。10时整,惊天动地一声巨响,主碉轰然倒塌;10日12时,安里据点碉堡被炸;12日,大柳河伪军据点被八路军攻克。至12日夜,新镇城外的北辛庄、安里、大柳河、西羊疃、张青口、武将台、广陵城等10处据点相继被九军分区部队摧毁,十军分区部队也攻克寨上、开口、张各庄据点,歼敌一部,形成了对新镇的四面包围。
5月12日黄昏,大城日军山田大队长率日伪军400余人到达文安,准备救援新镇之敌,13日被负责打援的九军分区三十八区队和各区小队打垮。13日夜,九军分区部队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了新镇,十军分区部队在北面配合。据守新镇的柴恩波伪军200余人和80余名日军,眼看外援无望,内守不成,遂于5月17日分乘6艘大船,弃城顺大清河向天津逃窜。
新镇一役,攻克据点13处、大小碉堡38座,毙伤敌141人,俘伪军大队长以下317人,伪县政府人员32人,缴获炮1门、机枪6挺、掷弹筒17具、长短枪500余支、粮食10万余斤及各种物资,解放了新镇县城及外围39个村庄。
新镇解放后,攻打文安的战斗开始了。文安城内驻有日军山田大队的1个中队80余人,伪军张荫亭联队300余人。攻打文安县城的兵力部署是:九军分区三十八区队、四十二区队、文新支队、任丘支队及文新县各区小队负责攻城;九军分区二十四团和十军分区永霸县大队于大清河岸布防,阻止霸县之敌增援;十军分区四十三区队和容雄县大队于文安、雄县交界处布防,阻止雄县之敌增援;四十二区队一部于文安城南构筑工事,阻止大城之敌增援;回民支队于文安城东南水域担负阻击天津方向援敌的任务。战斗定于5月24日午夜打响。
在城北,文新支队政委马得骏率领攻击部队,迅速将云梯横在护城河上,进至城下,而后竖起云梯向城上攀登。在掩护部队机枪火力支援下,攻城部队顺利夺取北门,接着又攻下城东北角岗楼。文新支队占领北门后,立即向纵深推进,直奔城东部盐店街伪军司令部和伪县政府,将两个大院团团包围。25日上午,伪军联队长张荫亭和伪县知事姚惠城率军政人员300余人向八路军投诚。上午11时,东关外据点伪军中队长潘连荣经过文新支队政委马得骏做工作,杀死该据点的7名日军,弃暗投明。
在城北战斗打响的同时,三十八区队也在城西发起进攻。一支突击队先从城西北角登上城墙。大部队则用数辆手推车蒙上湿棉被做成“土坦克”,将炸药运至西城门下,炸开城门,攻入城内,迅速封锁包围了日军司令部。5月31日,文新战役胜利结束,文安县城光复。从此,文安全境成为解放区。
(资料来源:廊坊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报记者 张甜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