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中秋传统吃月饼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B01版:第五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中秋节,寄托着人们无限柔美的情思,承载着人们无比浪漫的情怀,传承着人们无比高雅的文化精神。中秋节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大节,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2006年,中秋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猜灯谜、画兔爷……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风清月朗,桂花沁人,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马上中秋节了,走,爸爸带你们去买月饼,你们都喜欢吃什么口味的月饼呀?”中秋佳节将至,市民张先生趁着周末带两个小女儿来到超市,一边挑选月饼口味,一边给他们讲月饼的故事。“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现在的孩子们多幸福呀!我们小时候家里穷,中秋节只买一斤月饼,月饼包用细绳扎着,油从纸包里沁出来,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大人舍不得吃,分给孩子们,一块月饼能吃好几次,一次掰一小块儿吃。月饼种类也没有现在的多,只有五仁、枣泥等几种馅儿。”一旁挑选月饼的李国庆今年76岁,回想起小时候过中秋节,不禁感慨如今物质的丰盈,国家的强大。

据记载,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相传,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困难。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便想出将“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里,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响应起义的计策。起义那天,各路起义军如星火燎原,一齐响应,起义成功。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地连忙传令,中秋节将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给下属,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给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的“法定”食品。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繁多,成为亲朋好友的馈赠佳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