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康养产业高地 谱写协同发展新篇
日期:09-26
去大厂回族自治县亮甲台村住特色民宿,到固安县来康郡康养中心享受温泉康养静谧时光,赴三河市西柳河屯村特色书院体验传统文化魅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京津老人选择到廊坊享受“慢生活”。康养产业是集养老、养生、医疗、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在各地竞速新赛道、抢滩“新蓝海”的形势下,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全市上下要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聚焦京津养老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康养品牌,以实干实绩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把握发展机遇,立足实际谋产业。发展康养产业,不能一哄而上“赶时髦”,必须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紧盯市场需求,绘好发展蓝图。从上级要求看,党中央、国务院对银发经济、康养产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予以支持。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作出“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的重要指示,为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康养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京畿福地、老有颐养”乐享河北行动。可见,布局康养这条赛道,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政治任务和战略机遇。从市场需求看,随着京津人口老龄化呈现加深加快趋势,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由此催生出巨大的养老需求,廊坊毗邻京津,发展康养产业大有可为。从产业发展趋势看,银发经济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之相配套的大健康、生物医药等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康养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拓展,产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好。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康养产业做大做强,就能在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构筑优势。
要发挥比较优势,提振信心兴产业。比较优势是与其他地区相比较的优势,是在全局中才能更加凸显其价值与意义的优势。发展康养产业,廊坊优势明显:其一,我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路网便捷,北三县已融入北京半小时轨道交通圈;其二,作为河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和核心区,我市全域处于重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之下,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交汇,市委、市政府把康养产业作为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通了一系列与北京的政策卡点,打造“康养之城”成为重要战略布局;其三,随着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我市形成了以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为龙头,大爱城、荣华齐山、方舟养老、来康颐养等梯次发展的养老机构服务格局,产业基础扎实、公共配套完善、发展势头强劲。我们要用好比较优势,全力抓招商、上项目,构建具有廊坊特色的康养产业体系。
要拓展业态场景,创新突破育产业。康养产业集合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辐射性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拓展新业态、打造新场景,建立完善多元化产业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要做好高端康养,积极对接国内外知名康养企业,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支持帮助现有企业发展壮大。要做好社区康养,将其与存量商品房出清、棚改安置项目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用地保障,优化资源配置,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要做好旅居康养,充分挖掘我市休闲农业和文旅资源,打造更多旅居康养业态和场景,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推进“乡村旅居+康养+农业”融合发展。要做好智慧康养,依托廊坊算力优势,推动智慧医疗向智慧康养延伸布局,引入更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创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生命周期智慧康养服务。
要培育产业生态,千方百计强产业。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哪里生态好、环境优,产业就集聚到哪里,发展制高点就转移到哪里。要加强政策协同,加快与京津政策互通共享,制定完善我市政策体系,积极争取国家试点示范。要注重人才培养,加大康养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加持证护理员数量,积极引导全市高校和职业院校增设康养产业相关专业。要完备配套保障,推进健康医药、健康食品、健康制造等产业全面发展。要强化资金金融支持,用好基金“活水”,赋能产业发展。要注重环境打造,在推进城市规划、市政建设、交通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充分考虑康养产业发展需要和康养项目需求,着力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要健全优化监管机制,加强养老机构规范管理和安全防范,筑牢安全防线。要深入开展“走访解促”,畅通政企衔接渠道,全力护航企业发展。
康养事业是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事业。全市上下行动起来,抓住机遇、铆足干劲,整合资源、持续发力,把“夕阳事业”做成“朝阳产业”,我们必将谱写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把廊坊打造成为康养产业发展高地和京津老年人养老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