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县的活动始于1933年7月。徐政权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县早期革命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以坚定的信仰、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为冀中地区抗日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廊坊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原在晋军中任排长,驻防内蒙古临河县城。九一八事变后,经中共临河特支书记王子元、特支成员房鲁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7月,中共地下党员徐政权来到大城县,与魏里北村女青年魏云霞结婚,在魏里北村及县城一带,以行医为掩护,宣传革命,培养发展共产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离开部队后,由于临河党组织暴露,徐政权遭通缉,于是改名徐坚如。
为工作方便,他先取得了合法身份,在大城魏里北村开了一个“新记西药房”,以行医为掩护,联络有志有识青年,宣传抗日道理。本村青年黄志洲、王化一、李林等经常与他接触。期间,他还经常到邓家务、冯张街、毕演马、刘演马等村庄进行革命宣传。1935年10月,他与王子元恢复联系,向王子元报告了在大城县的活动情况。同年冬天,王子元来到大城县,在城内基督教福音堂开办了为假期学生补习英语的补习班。徐政权也由魏里北村迁到县城,在福音堂开办“新记西药房”,为党的秘密活动作掩护。
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王子元和徐政权还不能大张旗鼓地宣传抗日,只能秘密地在进步知识分子中开展工作。福音堂与大城县民众教育馆只隔一条街,王子元经常到那里去看报纸书刊,认识了该馆职员田学礼。他们常在一起议论时事,谈论对一些进步文章的看法,抨击时政。后来田学礼的妹妹田学昭和大城简易女子师范学校教师任树荣也参加到他们的谈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王子元确认他们都是思想进步、倾向革命的知识分子。王子元与徐政权商议后,组成大城县第一个中共党的活动小组,王子元任组长,成员有徐政权、田学礼、田学昭、任树荣。
党的活动小组成立后,经常在一起开会学习,分析抗日救亡的形势,田学礼、田学昭、任树荣进一步懂得了革命道理,坚定了革命信念。他们的活动地点有时在民众教育馆,更多的是在田学礼家中。
1935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大城党的活动小组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道理。他们在魏里北村一带村庄召集群众,进行讲演,号召群众奋起抗日,誓死不当亡国奴。任树荣利用简易师范课堂向学生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怒斥殷汝耕卖国当汉奸的反动行径,讲解抗日救亡的道理。
大城中共党组织的活动引起了县当局和地方顽固势力的注意。为免出意外,王子元和徐政权离开福音堂,搬回魏里北村。1936年2月,王子元奉组织调动回北平,徐政权则继续在大城开展工作。1936年麦收前后,田学礼、田学昭、任树荣、黄志洲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国民党大城县当局派人抓捕任树荣,因事先得到消息,任树荣躲避到天津。接着,县当局又封闭了民众教育馆,田学礼离开大城,到北平找到王子元,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国民党当局为压制简易女师的学生运动,策划应届毕业生提前半年毕业,参加会考,企图以此瓦解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学运骨干秘密串联商讨对策,决定派代表到县教育局提出抗议,并组织学生到县政府门前静坐示威,拒绝提前毕业。经过几次斗争,县当局怕事态扩大,最后被迫撤销了应届毕业生提前毕业的决定。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又强迫每个教师填写“反共志愿书”。田学昭拒绝填写被解聘回家,后去天津找任树荣,二人在中共天津市委领导下,在天津北洋纱厂和公大六厂从事工人运动。田学昭1937年7月被捕,在监狱被关押8年,受尽各种酷刑,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获释出狱,重新回到党的怀抱。
1936年7月,徐政权遵照党的指示,离开大城,到冀东从事兵运工作。此时,大城县第一个党小组仅剩下黄志洲一名党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黄志洲继续与徐政权保持联系,在徐政权的指导下秘密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并审慎地考察和发展党员。11月,黄志洲吸收贫苦船工李林入党;1937年,又发展具有爱国思想、积极主张抗日的旧军人王化一加入党的组织。黄志洲、李林、王化一组成了大城县第二个党小组,黄志洲为负责人。1938年8月,中共冀中区委派工作团到大城开辟抗日根据地,黄志洲(改名黄靖华)主动同工作团取得联系。10月中共大城县委成立后,他们就在大城县委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中。
(资料来源:廊坊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报记者 张甜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