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滕雪叶
河北省特级教师、霸州市第八中学化学教师杨海燕,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乡镇学校任教,对教育的热爱是她扎根乡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源泉。
爱与责任是坚守教育事业、甘于奉献的动力源泉。杨海燕在教学工作中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关心学生的成长。她上课时用化学家开展实验研究的小故事激励学生肯付出才会有收获;课下找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惑、思想上的问题。
张蕊是杨海燕2002年所教班里的一位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初不自信,做题也常常出现错误。杨海燕发现张蕊学习上的问题后找她谈心,教她学习方法,课上多给她发言的机会,课下和她探讨出现错题的原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蕊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后顺利考上高中。2012年,张蕊通过严格考核,成为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第一批女水兵。
“老师,我考上人民大学了!”“老师,我考上浙江大学了!”“老师,我被廊坊一中录取了!”……每年中高考发放录取通知书后,学生们纷纷报喜,是杨海燕最开心的时候。
不断钻研进取是教学的动力源泉。为加强实验教学,她让学生们利用自制教具探究水污染、酸雨的形成,积累了教学素材。杨海燕把实验探究的过程、教学案例整理后,在《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国教师》《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她主讲的《工业废水的探究》等多节课例被评为河北省级优质课。她的论文《多措并举开展初中化学网络教学活动》获河北省论文一等奖。杨海燕主持的河北省一般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参与了两项河北省级课题的研究。
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爱与责任,让杨海燕在教育的路上步伐坚定,且行、且思、且奋进。她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迎接每一天,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