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打造宫廷记忆小镇 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京绣文创作品。本报记者 张泰源 摄

汉艺坊非遗展示馆。本报记者 张泰源 摄

本报讯(记者 王满凤 通讯员 王峻峰)飞檐翘角迎清风,雕梁画栋藏古韵。走进广阳区南汉村,不仅可以看到当下农村的新风貌,还能够感受中式建筑的魅力。

近年来,广阳区南汉村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充分挖掘非遗资源,积极打造宫廷忆述小镇,让老技艺焕发新生机,带动村民进一步增收,绘就了“村美民富”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干净整洁的街道,风格统一的仿古建筑,融合了古代神韵和现代工艺之美的南汉村,让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眼前一亮。“村街打造挺好,道路美化亮化,这工程弄得挺好,老百姓挺满意,住着比较舒适,出行比较干净。”广阳区南汉村村民刘振林说。

南汉村大力提升人居环境,硬化村街道路,同时对村街进行美化亮化,为村民营造良好宜居的生活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通过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改造,南汉村整体环境显著改善,村民生活品质与幸福感同步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乡村生活。

广阳区南汉村村民王秦宇说:“现在村里建设越来越好,基础设施也非常完善,道路四通八达,我们家里也收拾得很干净,住着也更舒服。”

南汉村始建于明初,以制作加工仿古家具和宫廷艺术品而闻名,拥有包括百宝嵌、金漆彩绘在内的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汇聚了21位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南汉村“两委”积极谋划,把村街的多项非遗技艺进行整合,引领传统手艺人创新经营模式,打造以“传承中国宫廷古典文化、追忆记述中国皇家古玩传统制作技艺”为主题的特色村街。让传统手工艺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宝嵌代表性传承人周洪俊的工作室,该村村民周晨光正在进行花纹雕刻。周晨光告诉记者,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实践,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作品,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在这上班有10多年了,感觉挺好的。因为离家近,照顾老人也比较方便,每个月收入5000元左右。”周晨光说。

在南汉村,还有很多像周晨光一样的村民,他们在学习、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让非遗技艺成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产业,离不开南汉村“两委”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保护,更离不开老一辈手艺人的执着与坚守。

“作为非遗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我们肩负着传承技艺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们正在开拓创新,丰富产品品类,推动非遗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同时计划引入研学模式,打造旅游参观项目。这样不仅能显著提升村街的艺术氛围,更能为本村及周边村街的年轻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与乡村发展中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宝嵌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周洪俊说。

多年来,南汉村通过建设非遗展馆,打造宫廷忆述小镇,成功把村街打造成干净整洁,又独具文化特色的新农村。随着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南汉村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村民也通过不断传承、创新传统技艺,实现了有效增收。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村街道路硬化,全面提升绿化与亮化水平,推动人居环境改善。”广阳区南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缑树仁表示,“除此之外,我们还会鼓励村里的手艺人多带徒弟、传授技艺,通过发展手艺产业,让村民们能一步步增收,日子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