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雨湖行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固安孔雀城大湖公园的雨,是带着记忆来的。

晨雾未散时,我们已站在湖边。这处被称作“固安之眼”的地方,原是欧式风情的人工湖景区——法式新古典建筑的尖顶挑着薄云,艺术雕塑在雨雾里半隐半现,枫林岛上的水鸟扑棱棱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环湖的红色橡胶慢跑道泛着湿润的光,儿童乐园的秋千还荡着昨夜的余温——恍惚间,仿佛还能看见两个小小的身影在沙坑里追逐,一个扎羊角辫,一个弄脏了衣服。

雨起初是零星几点,打在伞面上,“嗒!嗒!”,像谁在轻叩时光的门。转眼便密集起来,“噼噼啪啪”,竟似老式座钟的摆锤,敲得人心里发沉。我们在湖边的草坪旁停下,请正在修剪草坪的师傅帮忙拍照。镜头对准的瞬间,我忽然想起:人生半百,这竟是我们一家四口,第一次正儿八经拍张全家福。

取景框里,女儿站在左侧,眉眼间还能辨出幼时的轮廓——只是那双眼,再没有了五六岁时的怯生生。记得从前每遇雷雨,她必一头扎进妈妈怀里,小手死死攥着妈妈的衣襟,此刻她却撑着浅蓝的伞,笑着说:“爸,你头再低点儿。”语气里是成年人的从容,连发丝被雨丝沾湿都不在意。

右侧的儿子更高些,一米八五的个子,黑伞在他手里显得格外沉稳。喉结随着说话的节奏滑动,声音粗粝得像砂纸——去年还是个爱抢姐姐零食的毛头小子,此刻过石板路,却下意识伸手扶住了母亲:“妈,这边滑。”

老伴儿望着孩子们,忽然轻轻叹了口气:“长得真快啊!”

这声叹,轻得像雨丝,却重重砸在我心上。是啊,快得让人恍惚。昨日还是抱在怀里的婴孩,会为了一颗糖哭鼻子,会把袜子当手套戴。真是时光如贼呀!偷走孩子们的童年,也偷走我们的壮年,却在掌心留下另一样东西——是女儿撑伞时微微倾斜的弧度,是一家人站在雨里,伞沿相碰时的“咚”一声轻响。

雨越下越急,湖面被砸得泛起无数碎银般的涟漪。它们撞在一起,散了,又聚起,像极了孩子们的成长:跌跌撞撞,却总在向前。

“留得枯荷听雨声……上一句是什么来着?”儿子忽然开口,他正站在布满荷叶的湖边,伞沿垂落的水珠滴在荷叶上,“嗒”一声,和雨声混在一起。我笑着接:“秋阴不散霜飞晚。”他挠挠头,转身帮老伴儿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所谓成长,或许就是从前需要我们保护的人,终于长成了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模样。

雨小些了,我们沿着湖边走。慢跑道上的积水映着云影,像一面流动的镜子。女儿挽着老伴儿的胳膊,说着生活的趣事;我听着,脚步竟有些沉——原来“目送”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从他们第一次自己系鞋带开始,从他们敢独自走夜路开始,从他们把“我不行”换成“我来”开始,一步一步,早已走了很远。

照片里的我们站在雨里,伞下的四张脸都带着湿意,却笑得格外真切。我忽然想起作家龙应台的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可此刻我望着照片里的孩子们,却觉得“目送”之前,还有更珍贵的词——是“同行”。

是陪女儿走过怕雷声的夜晚,是教她系好第一颗纽扣,是雨天里共撑一把伞,听雨点敲着伞面,像敲着我们共同的岁月。

雨渐渐停了。云层裂开一道缝,漏下几缕晨光,洒在湖面上,碎金般闪烁。我们收起伞,看着彼此发梢的水珠,忽然都笑了。

晨雨初歇。这一天,值得记取。记取雨湖的涟漪,记取伞下的温度,记取孩子们长大的模样——也记取,我们曾这样并肩走过,一程,又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