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亭莲是永清县曹家务乡大芦庄子村人,1946年任村妇救会主任和农会副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15日壮烈牺牲,时年40岁。
1946年,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永清县开展起来,这年春天,县委派杨克生同志率领土改工作队来到大芦庄子村。王亭莲同广大深受地主压迫剥削的贫苦农民一样,终于盼来了当家作主的这一天。于是,她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之中,不久,便担任了村妇救会主任和农会副主席。
王亭莲一肩担着家庭生活的重担,一肩挑起革命重任。当时,丈夫刘德福参加了三十二大队,在一次战斗中牺牲,身边有十四岁的儿子守仁和六岁的女儿守花,家庭生活负担很重。白天,她率领乡亲们斗地主、分田地、耕田种地、闹翻身。晚上还要走东家串西家组织广大妇女纺线织布、缝军衣、做军鞋。她常常一个人点着油灯,为解放军缝衣做鞋,直忙到深夜,把满腔的热血完全倾注在党的事业上。不久,王亭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4月,国民党军占领了永清县城,敌我双方处于“拉锯”状态,对敌斗争相当艰苦。为保存革命力量,党的干部转入地下活动,王亭莲家便成了县、区干部活动的秘密联络站。她凭着对党的耿耿忠心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坚持斗争。
白天,她常为隐蔽在村内的同志站岗放哨,夜晚同干部们一起挖地道,她曾与儿子守仁把党的机密文件绑在扎蓬棵里隐藏起来,把子弹装在坛子里,埋在地下,并嘱咐儿子说:“这是党的机密,就是刀搁在脖子上,也不能对人讲!”王亭莲常常不顾个人安危,舍身掩护革命同志。
一天,匪军包围了大芦庄子村,他们用铁棍到处乱插,寻找地道口,搜捕村干部。村里大人都跑光了,但王亭莲为了保护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监视敌人,一直未离开村庄,使同志们安全脱险。
还有一次,十几名县大队战士与村民兵干部刘德兴刚刚钻进地道,敌人就闯进她家。敌人逼她说出干部和战士们的隐蔽地点,王亭莲一口咬定说:“不知道!”敌人把她吊起来毒打,她全身被打得皮开肉绽仍坚强不屈,丝毫未吐露实情。后来,敌人在村里找到个地道口,用绳子系住她的腰,让她下地道找人。她下去后见到同志们,身上更增添了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回到地面,她硬说里面没有人。敌人气急败坏地把她吊在门槛上再次毒打,最后,敌人见捞不到什么,就在地道口堆上柴草熏洞,烧了一阵才离去。
1948年上半年,正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转折时期,也是敌人垂死挣扎、地主还乡团反攻倒算猖獗时刻。党组织十分关心王亭莲的安全,安排她带着孩子到大清河南解放区去。但是,王亭莲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她向组织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6月14日中午,王亭莲与儿子刘守仁刚刚耕地回来,驻在村里的匪军便包围了她家,把她们母子和守仁的叔父刘德珍抓住,带到村后街刘家大院隔离审讯。隔离前,她暗示儿子绝不能暴露党的机密,就是死也不能说。敌人动用了各种刑具,将她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她始终咬紧牙关,双目怒视群敌,一字不吐。敌人见从她身上捞不到东西,决定杀害她。
翌日拂晓,敌人将王亭莲带到大芦庄子村东,绑在一棵柳树上,十几个敌军,手持刺刀轮番刺进她的胸膛……王亭莲同志牺牲了,她的热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然而,她的血并没有白流,她那严守党的机密、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本报记者 张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