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推动新时代首都高校院系 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指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北京作为首都,在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中肩负特殊使命、发挥标杆作用,加强首都高校院系党建是落实这一总要求、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安工学院党委作为全国党建先进典型、北京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单位,其教工第一党支部为全国样板党支部,聚焦“教育强国”“服务北京”,通过理念、机制、队伍、资源四维融合,通过创建“+安全应急”专业集群党支部、联政企学研共建等举措推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形成了可推广经验。

■构建“政治引领—机制创新—队伍赋能—资源整合”四维突破路径

立足于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政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党建工作规律,安工学院党委形成了系统化高质量党建工作推进框架。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与办学治院实践深度融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深化机制创新,建立涵盖7类39项重大事项决策的“党委前置审议清单”,严格执行党总支书记每学期主讲党课不少于2次制度,压实党建主体责任。三是聚焦队伍赋能,实施“双带头人”培育计划,确保2025年底前教师党支部党建与业务“双达标”率达到100%,设立“党员先锋岗”引领攻克科研“卡脖子”难题。四是优化资源整合,建立党建专项经费动态增长机制,推动50%经费用于“党建+业务”深度融合项目,为高质量党建提供坚实保障。

■创新“党建+”融合模式与评价体系

高质量党建的核心在于深度融入中心工作,必须建立科学的融合模型和评价导向。学院党委推行“党建+”融合矩阵,在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立德树人、社会服务四大关键领域精准发力,如组建“国家安全”跨学科特色党支部等,开发“课程思政案例库”,组织“党员教授进社区”活动,年度服务时长≥40小时。积极创建一体化评价体系,将党建成效有机嵌入院系整体评价框架,涵盖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贡献等多维度指标,评价结果与资源配置、干部晋升、评奖评优等实质性挂钩。同时,设立“党建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具有前瞻性和推广价值的“党建+”融合项目研究与实践,激发基层首创精神。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党建骨干队伍

队伍是决定党建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构建系统化、精准化的培育体系。首先,构建“三维能力”培训体系,聚焦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如开展“首都红色基地沉浸式课堂”,确保党员全覆盖率达100%)、业务能力(如规范发展党员流程、提升组织生活质效)和创新能力(如学习运用数字化党建新工具)。其次,严把入口政治关,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确保骨干队伍政治过硬、师德高尚。再次,优化队伍结构,鼓励优秀学术骨干、青年博士担任党支部委员,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同频共振。最后,开展学生党支部“四心”育人工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党员特点,定制教育目标与活动载体,强化思想引领和实践锻炼。

■构筑智慧化支撑与严密化保障体系

技术赋能与制度保障是提升党建工作效能的重要支撑。首先,搭建“首都高校党建云”平台,集成组织管理、学习教育、数据分析、智能督导等功能模块,支持跨国参会、在线组织生活等场景,提升党建工作的便捷性与时代感。其次,严控意识形态防线,严格执行教材“三审三校”等制度,管好课堂教学、讲座论坛、网络媒体等阵地,筑牢思想安全屏障。再次,优化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经费动态增长要求,确保资金精准“滴灌”到基层党支部和重点项目。最后,完善协同联动机制,推动院系党组织与校内外资源(如社区、企业、研究机构等)深度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格局,为首都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