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吕新颖)踏入永清县南关村老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甜香,寻香而去,便能找到古色古香的“桂香园”糕点铺。这里,百年老号与现代旅游味蕾相遇,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成为游客探寻河北地标美食名品的甜蜜窗口。从街头巷尾的老味道,到旅游打卡必尝美食,如今的桂香园糕点华丽转身。
走进店内,木质货架错落有致,温暖而熟悉的香气瞬间将人包围。玻璃罩下的糕点宛如艺术品陈列:金黄酥脆的蜜三刀堆叠成小山,雪白的云片糕整齐排列,印着吉祥纹样的酥皮点心色泽诱人,让人垂涎欲滴。上午时分,店内已经有不少顾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妇,大家挑选着心仪的糕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桂香园糕点的故事,起始于1903年。第一代传承人邢学为夫妇在永清县龙虎庄乡北孟村开起“邢记面食铺”。起初以馒头、烙饼等主食为主,凭借诚信经营和精湛手艺,面食铺渐渐在当地站稳脚跟。后来,邢学为之子邢忠宇到天津学艺,到果子铺老东家传授津味糕点制作技艺,1937年返乡,在农闲时恢复店铺,开始售卖津味糕点。抗战胜利后,店铺正式转型为“邢记点心铺”,专注糕点生意,从此,桂香园糕点的雏形初步形成。
历经五代传承,桂香园始终坚守严苛的选材与制作标准。桂香园糕点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邢磊告诉记者:“每年山楂成熟,我们都会亲自前往主产区,精挑细选饱满鲜果,用铜锅或不锈钢锅慢火熬煮,再封存在陶缸里,等待时光赋予其独特风味。糕点以白面为基础,搭配香油、蜂蜜、白糖,再佐以鸡蛋、牛奶、干果、蜜饯等天然食材,融合秘制油酥,每一口都
饱含丰富层次。”
据了解,制作工艺上,桂香园延续古老分类,将糕点分为“上果(油炸)、中果(烘烤)、下果(水蒸)”。其中,酥皮类糕点最为出名,经过数十道工序层层起酥,成品薄如蝉翼,层次分明。咬上一口,酥脆外皮与山楂、枣泥、五仁等馅料的浓郁果香在口中交融,瞬间唤醒沉睡在味蕾深处的记忆。
“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是我们对老味道的坚守。手工制作虽然耗时费力,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糕点的原汁原味和绝佳品质。”邢磊一边制作,一边介绍。她自幼跟随父母学习糕点制作,对每一道工序都了如指掌,多年来,始终牢记祖辈“虽价廉物美不敢以次充好,可薄利多销绝无减料偷工”的店训家规。
为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健康和口味多元化的追求,邢磊多次奔赴南方考察学习,聘请专业技师,对技艺进行革新,推出了一系列低糖、低油,口味清新、营养丰富的新品糕点。如今的桂香园,除了保留传统的酥皮点心、蜜麻花、桃酥等经典产品,还新增了蛋黄饼、白酥饼、无糖酥饼等深受欢迎的新品。蛋黄饼选用优质蛋黄,巧妙融入细腻面饼,一口咬下,蛋黄的醇厚与饼皮的酥脆完美结合,口感丰富;白酥饼外观洁白如雪,酥皮轻薄如纱,入口即化,内馅甜度恰到好处,甜而不腻;无糖酥饼专为注重健康的人群打造,无糖配方却不失酥饼的香脆可口,让消费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毫无负担。
对于游客来说,桂香园糕点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更是一份珍贵的旅行纪念。离开永清时,许多游客都会带上几盒桂香园糕点作为伴手礼,与亲朋好友分享这份来自永清的甜蜜。如今,桂香园糕点已然成为永清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它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味蕾上的享受,更让人们在品味糕点的过程中,深入领略永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桂香园糕点将继续绽放耀眼光芒,为永清的旅游发展增添更多甜蜜的色彩。
桂香园糕点。(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