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向日葵,从来都不是什么稀罕物。每年麦子收割后,家家户户都会在菜畦四周、堤坡脚下撒上一把葵花籽。不用特意照料,一场雨过后,嫩绿的芽尖便会顶破泥土,像一群好奇的孩子,探着脑袋打量这个世界。父亲总说:“葵花是最省心的庄稼,你待它三分好,它便还你十分甜。”五六岁时的我常蹲在葵花地里,看叶片上的露珠滚来滚去,听花盘里蜜蜂嗡嗡的声响,阳光透过宽大的叶片,在地上织出细碎的光斑,风一吹,光斑便跟着花盘一起摇晃。
葵花盛开的时节,整个村子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金,菜畦边、堤坡上,金黄的花盘齐刷刷朝着太阳,像一群虔诚的信徒。我和小伙伴们总爱躺在葵花地里,看头顶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硕大的叶片遮住了毒辣的日光,风穿过花田时,会带着淡淡的花香,混着泥土的气息,让人浑身都舒适。有时会有蝴蝶停在花盘上,翅膀扇动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偶尔也会有蚂蚁顺着花茎往上爬,像是要去花盘中心寻找什么宝贝。父亲会坐在田埂上抽烟,看着葵花地说:“你看它们,一棵挨着一棵,既不抢阳光,也不争土地,多好。”
后来我才发现,父亲说的不只是向日葵。村里的人,就像这些向日葵一样,朴实又坚韧。张婶家的鸡跑到李叔家的院子里,李叔会笑着把鸡送回去;王大爷家收玉米时,邻居们会主动过来搭把手;就连谁家孩子哭闹,隔着几道院墙,总会有大娘端着一碗糖水过来哄。他们就像葵花地里的花盘,各自朝着太阳生长,却又彼此守望,在平淡的日子里,把寻常的时光过成了温暖的模样。
近些年回乡下,发现向日葵越来越少了。年轻人都嫌种葵花不挣钱,纷纷改种了棉花、大豆。去年清明回去,路过父亲的菜畦边,发现只剩下30多株孤零零的向日葵,叶片上蒙着一层尘土,像是被遗忘的孩子。
父亲说:“现在的人都忙着挣钱,哪还有心思种这些不赚钱的庄稼。”我看着眼前这些略显憔悴的花盘,突然想起上高中时读到的一则故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为了留下自己的远行行踪,不断沿路播撒向日葵种子,等到向日葵朵朵开放时,妻儿才能循着花路绽放的希望和亲情,一路找到最后的家。读过这段文字之后,向日葵在我心中便成了希望与梦想的代言人。
风又吹过来,眼前的葵花花盘轻轻晃了晃,还是朝着太阳的方向。我忽然想,人这一辈子,不也像极了这向日葵?不用求着谁照料,给点阳光就往上长;日子难的时候,也别蔫头耷脑,得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身边的人,就像田埂边的同伴,不用抢,不用争,彼此守着,就能把苦日子熬出甜来。
如今,我们总在追逐那些 “有用” 的东西,忙着挣钱,忙着赶路,却忘了那些被我们视作 “不顶用” 的事物 —— 它或许是一畦向阳的葵花,或许是邻居递来的一碗热汤,或许是父亲一句朴素的叮嘱。可恰恰是这些东西,像一束束光,照亮了我们的记忆,温暖了我们的岁月,让我们在人生的风雨里,总能找到向阳而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