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建设打造京津地区“菜篮子”“果盘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夯实基础。目前,全市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22家,“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10家;全市共有农业品牌163个。在夯实乡村休闲旅游基础方面,我市通过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串联周边特色景点、乡村民宿、农事体验基地等休闲元素,打造休闲农业精品路线,精准对接北京市民短途度假及环首都乡村旅居康养需求,为特色民宿庭院“穿针引线”,吸引客源。目前,全市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12个,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4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河北省最美休闲乡村30个,河北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7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5个。
强化试点带动,培树先进典型。加强土地价值激活。探索使用农村空闲、废弃、低效利用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优化集体资源资产配置,通过明确盘活方案、规范租赁合同、公开出租渠道等方式,促进闲置土地增收增效。加强“村企融合”发展路径探索。聚焦激活沉淀资金、“沉睡”资产、闲置资源,坚持“清、理”两手抓,实施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村企联营”方式,依托本地种植合作社,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使村集体经济和项目发展、壮大企业、农民增收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传统产业、带动农户增收”三方共赢目的。加强品牌示范样板打造。以“乡村旅居+康养+农业”融合发展为重点,结合乡村生态、田园、温泉、民俗等优质资源,探索发展周末经济、陪伴经济和流量经济,培育乡村康养别院、非遗传承聚落、温泉旅居乡筑、专家田园宅院、乡村电商营地等5种特色民宿庭院,打造“廊坊雅居”示范样板。
下一步,我市将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挖掘市场潜力,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强产业融合,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动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