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脚步丈量过的街头,是城市写给旅人最绵长的情书。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呼吸频率,街头巷尾的烟火、声响与色彩,拼凑出独一无二的记忆拼图。
走在焉耆街头,金黄的馕饼芬芳在街角巷口,大的如同锅盖,质朴堆叠着厚重,小的一手能攥几个,各有各的味道。边缘烤出细密的裂纹,印花清晰,麦香混着芝麻、孜然的焦香钻进鼻腔。奶味、孜然味柴火囊,辣皮子、葱花馕,品种多样,那是来到焉耆必吃,离开焉耆必带的美食。
走在焉耆街头,烤架上的羊肉滋滋冒油,孜然与辣椒面在热浪中翻飞,勾得人味蕾涌动。喝山泉水、吃六味地黄的牛羊遍地都是,肉鲜味美,市场管理严格,肉串自然质量上乘,食客少了忧虑,自可以大快朵颐。
烤包子名字虽然不够洋气,不是发面的水蒸的,不是圆嘟嘟的传统意义上的包子,确是实实在在的烘烤的、带馅料的、方形的“包子火烧”。形状像河北驴肉火烧的外形,内里是扎扎实实的羊肉加皮牙子馅,咬一口:肉香浓郁,油而不腻,咸淡适中,让你香得不想家,随口赞一句:亚克西!观察一下巨大的环形烤炉,独特设计让你捏一把汗:生包子粘不住炉壁怎么办?师傅烫手怎么办?你会惊叹于师傅的身姿矫健和手法娴熟,包子的队列整齐而温顺。
至于焉耆凉皮,最有名的店是海氏、桂花、金花,嫩滑柔韧,筋道劲儿刚刚好,辣椒油香而不辣(估计辣得也会真辣,只是自己不敢尝试)。配上一杯手工酸奶,两三串羊肉串,吃得美!拉条子和皮带面名不虚传,全都得益于焉耆面粉好,得益于光照时间长、气候条件好。自然条件好,人民勤劳,瓜果香甜,美食诱人,美景迷人——好一个秀美焉耆!
忽然,一阵欢快的音乐声传来,在广场边几棵巨大的百年老树下,六七位鼓手优雅地表演着手鼓,各族男女在石榴籽广场跳起热情的民族舞,男步女步对舞,一举手一投足,雅而不俗,韵味十足,鲜艳的艾德莱斯绸如流动的彩虹,围观的群众坐满花坛边,笑容比火焰更加炽热。
周末的舞台演出呈现着各机关单位和团场的才艺,丰富着各界群众的精神生活。2025年元旦“星耀焉耆·电音狂欢·烟花璀璨”跨年音乐会在这里激情上演,盛况空前,各民族演员劲歌热舞,引得万名群众在零下十几度的天寒地冻里载歌载舞。当音乐遇上烟花,浪漫氛围拉满,随着新年倒计时的钟声,一束束争奇斗艳的高空礼花渐次喷薄,开都河畔、焉耆广场上空花团锦簇,与街道上的火树银花交相辉映,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吴桥杂技的高超技艺,河北援疆演出的恢宏气势,廊坊援疆演出的温馨热烈,都成为焉耆人难忘的记忆。
走在焉耆的街头,看西北小城的稀疏草木,在寒冬里瑟瑟发抖,在烈日下灼灼炙烤,感叹植物如人一般的顽强与坚韧;看开都河水静静流淌,默默历数取经岁月的点点滴滴,那连心桥的长廊穿越时空,让一河呈现两景,两地人民一桥连;看东湖新区垂柳的倩影,正在凝望师徒四人取经的塑像,感悟人生;看辣皮子晒场的片片火红,看花园绿地草木的勃勃生机,和着运动少年的朝气与活力。
走在焉耆园区,看工业园区新项目上马,机器轰鸣,唱出新疆经济建设的新篇;红酒、红辣椒、红番茄,构建三红产业,焉耆葡萄酒的醇厚、番茄酱的浓香、番茄红素的神奇,正在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走在霍拉山村,看霍拉山巨石的雄伟粗犷与梨花节的柔软粉嫩,山村里的人气如梨花般灿烂;看戈壁原始的荒凉与开荒的尘土飞扬,惊诧于近旁整齐划一的小苗苗——原来戈壁就是这样变成良田!
(作者系固安县援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