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回到焉耆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雨丝斜斜地织在廊坊的清晨,路上看不到平日里那么多的行人。清晨六点半的林苑小区门口,“林苑包子”的灯牌还晕着暖黄。我点了一个茴香鸡蛋馅儿的包子、一碗鸡蛋汤。汤里撒着碎香菜,汤面上飘着香油,喝一口,热流从喉咙暖到胃里——上回这样在雨天吃包子喝鸡蛋汤,还是上半年在新疆焉耆县第二中学门口。

雨点敲在车窗上,汇成细流往下淌,模糊了廊坊的街景。路上行人稀稀拉拉,撑着伞的身影在雨雾里晃,可我的心已经飞到三千多公里外的焉耆。车往大兴机场开,雨没歇,后视镜里的树影越退越远,我指尖在手机壳上摩挲,壳子还是上半年在焉耆用的那个,边角磨得有些毛了。

大兴机场的玻璃幕墙淌着水,东航的值机柜台前排着队,电子屏上“MU6269”的航班号亮得显眼。过了安检坐摆渡车时,身边两个女人站着说话,颧骨上落着星星点点的晒斑,像焉耆夏天的阳光晒出的印记——放暑假前在焉耆的街上,我见过卖葡萄的姑娘,脸上也有这样的斑,笑起来时,斑跟着眼角的纹路在跳。

飞机座位是A55,倒数第二排靠窗。前排坐了一家三口,男人高鼻梁,女人戴着手镯,靠窗八九岁的小姑娘,睫毛又密又长,看向窗外时,睫毛在眼睑上投出小扇子似的影。“妈妈,我们要多久到呀?”

飞机起飞时舷窗蒙着雾,平稳后拉开遮光板,云絮堆得厚厚的,像谁把棉花糖铺在了天上。我翻开林格老师讲《大学》的笔记,上半年在学校宿舍里,我也曾这样翻看笔记,窗外的杨树叶沙沙响,风里飘着烤包子的香。笔记翻到最后一页,有行去年写的字:“知止而后有定”,那时琢磨不透,此刻望着云影,倒忽然懂了——有些地方,是能让人把心放定的,就像焉耆。

“知止而后有定”的“定”,在焉耆是摸得着的——先在开都河的水纹里。上回来时总爱在傍晚往开都河边走,河水不急,就那样淌,不慌不忙,淌过石头就绕个弯,碰着芦苇就轻轻拍一下,从没想过要赶什么趟,可谁都知道,它终归要往该去的地方去。这就是焉耆的定,像开都河的水,知道自己要往哪流,就慢慢淌,反倒让人跟着静了心。

再就是骑自行车时的踏实。在家时,车子往楼下一放,锁上还得回头瞅两眼,可在焉耆不一样。一开始骑自行车去超市,总上锁,同事看到后摆摆手:“不用锁,丢不了。”我半信半疑,等我从超市出来,车子还好好停在原地,车把上竟多了片不知谁放的树叶。

这就是焉耆的定啊!不是什么大道理,是开都河不慌不忙的水,是不用锁的自行车,是你知道往哪走时,就敢慢慢走;知道东西放在哪儿,就不用揪着心回头看。此刻望着舷窗外来回飘的云,忽然懂了“知止”不是停下,是像焉耆这样——知道什么是安稳,就守着这份安稳;知道心该往哪放,就踏踏实实把心落下去。

五个小时过去了,飞机降落在库尔勒机场时,广播里报着“地面温度25摄氏度”。走出舱门,一阵清风卷着干爽的气息吹起了我的头发,一路的雨意瞬间散去。

从库尔勒机场上了出租车,四点半到了政府街的学校门口,两边的树依然葱葱绿绿,路西侧在修路,堆着一个个土堆。后勤的马主任和王主任正在检修学校的电动门,看到我,热情地打招呼:“回来啦!”还有站在警卫处的门卫,我同样热情地回应着。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觉得吹在脸上的风有了点飞机舷窗外云的味道。

放下行李直奔学校旁边的门店,老板正把烤包子摆上簸箩,金黄的皮上裂着口,羊肉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一个烤包子,一罐酸奶。”我说。老板抬头看我,愣了愣,忽然笑了:“放假回来了!”我应着。

我拎着烤包子和酸奶往学校走,风从街那头吹过来,带着树叶的沙沙声,路边的小孩骑着自行车经过,铃铛叮铃铃响。我望着校园里的广场,旗杆上的红旗在风里飘,忽然想,上半年刚来的时候,总在琢磨“该怎么过”,此刻倒觉得,就这么站着,吃着烤包子,听着风响,也挺好。

焉耆,我回来了。你看,风还是那样清,树还是那样绿,连烤包子的香味,都和之前一模一样。

(作者系大城县援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