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大厂回民队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第B01版:第五版       上一篇    下一篇

1933年5月下旬,三河、夏垫、大厂地区相继被日军占领。大厂回民队就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诞生的,是大厂地区的一支民族武装。

1940年4月,冀东西部建立第一个抗日联合县——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县委书记李子光、县长张耀东派遣刘向道带领武装工作队深入三河县蒋福山、栲栳山一带村庄,创建了三河县第一块抗日游击区。1942年2月,李子光派王以仁到大厂回民聚居区开展地下抗日工作。王以仁为隐蔽开展工作在大厂霍各庄村开起一间小面铺,并安排李茂桐、魏凤仪等7名骨干到蓟县盘山根据地接受培训。培训结束后,7位同志带回6支步枪、5颗手榴弹和两把砍刀,“冀东十四军分区回民队”宣告成立,并很快发展到13人。

1942年9月14日,日军发起“第五次强化治安运动”。日军7个联队,伪满洲军4个团和伪治安军19个团,共64000余人,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梳篦清剿”,迫使八路军主力和地方干部撤出丰玉遵、丰滦迁等基本区,转移到长城、张家口以北,进行外线作战。回民队也按照指示转移到北部的盘山。1943年2月,回民队在平谷县上下白羊接受培训,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1943年4月下旬的一天,回民队接到上级指示,要在石匣、曹鲁口一带截粮。发现敌人后,回民队迅速商量好分工,日军倒地,伪军被活捉。通过这种伏击战,几天时间,回民队截粮2万多斤,受到军分区的表扬。6月,八路军分东中西三路突破敌长城封锁线,进入基本区作战。二区队和回民队遵照指示由平谷南下,一路边走边打,沿途打下了胜屯、高楼、马起乏、冯兰庄、彭府等9个敌据点,使日伪军闻风丧胆。

恢复基本区的斗争结束后,回民队留下开展抗日活动。教导员纪心泉领导回民队积极开展扩军、训练等工作,仅两个多月,就发展到60余人。

通县于家府村的何臣也是回族,日军入侵后他拉起队伍,劫富济贫,抗击日军。10月中旬,何臣带领十几个人参加了回民队,被任命为回民队大队长。从1943年八九月到年底,回民队在夏垫、燕郊、李旗庄一线活动,截汽车、打埋伏,缴获了很多武器弹药,装备逐步精良充足。1943年底,敌人从天津调集宪兵千余人,分驻冀东各县,加紧对其占领区的控制,经常集中优势兵力追剿抗日武装力量,妄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消灭抗日地方主力和游击队。大厂地区回民队遂投入到反“扫荡”、打“奔袭”的斗争。

1944年1月19日,回民队接到情报,敌人要扫荡“三关”。回民队马上向三河县北部的程关营、石关营和贾关营“三关”急行军。还未到贾关营,忽然得到报告,敌人共有日伪军千余人,而回民队指战员仅73人。敌众我寡,回民队决定避敌锋芒,但撤到天兴庄(现隶属三河市)时,被敌人包围。回民队沉着冷静,利用房屋和工事,从早上6点到黄昏,连续打退敌人4次冲锋,消灭敌人200余名。天色渐暗,敌人的增援部队陆续抵达,此时已达3000多人。回民队决定趁黑夜突围,当他们停止射击后,敌人一窝蜂地涌进村子。趁敌人混乱之机,队长何臣、副队长何凤如分别带着两部分队员从村西和村南往外冲。混乱的黑夜中,回民队从3000余名敌军包围中安全撤出。

1944年2月6日,回民队和二区队在夏垫以北的马庄村宿营,两支队伍不过300人。敌人得知后,调集日伪军六七百人包围了马庄。战斗从早上打到傍晚,我军歼敌100多名。入夜后,我军突围成功,安全转移。但队长何臣在战斗中牺牲。5月初,由于汉奸告密,通县、顺义等地日伪军1000余人连夜偷袭岳各庄、赵各庄。八路军十三团、二区队和回民队全体指战员与日伪军展开了“肉搏战”,掩护群众和伤员分3路向南突围。敌人被我军的气势所震慑,吓得连连后退,我军成功突围。年底,回民队编入三通香支队。

1945年上半年,三通香支队主要打游击战,消灭从据点出来抢粮抓丁的日伪军。下半年开始攻据点,解放被敌人占领的村镇。夏垫、马坊、邦均以及蓟县、香河、宝坻、武清等地解放的过程中,都有回民队员们浴血奋战的身影。抗日战争结束后,这支骁勇善战的回族地方武装,又投入到伟大的解放战争,直到最后胜利。

(资料来源:廊坊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报记者 张甜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