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推出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制度创新的“河北样本”。
首创国产混矿期货交割新品种,率先落地“数币贷”企业融资工具,津冀自贸试验区海事政务业务实现跨域通办……截至2025年8月,河北自贸试验区形成各类制度创新成果266项,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4项,7批共135项制度创新案例面向全省推广。
在河北自贸试验区四个片区,四个综合保税区如明珠镶嵌其中。各片区利用“双区叠加”优势,积极创新“保税+”业态,拓展了开放型经济新赛道。
今年6月,在中鸿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河北首单批量回流的境外文物以跨区域展示的形式亮相,最终14件文物实现意向成交。
作为这批文物的物流承运方,艺库(河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博对正定片区首创的文物邮运进口保税展示新模式赞不绝口:“它打通了文物进境的快车道,便利实在。”
以往,正定片区的保税展览品进境只能依赖国际直航进口,航线限制导致许多国家的文物难以直接运抵。
如今,片区携手海关首创了国际邮路进口通道。文物经国际航班抵达首站后,在海关监管下由专车运至石家庄国际邮件互换局,以“区内物流货物”方式申报进境,直达综保区保税仓,可暂缓缴纳关税和增值税,显著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6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河北自贸试验区活力奔涌、动能澎湃。
深入落实关于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等政策相继落地河北。
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我省积极落地国务院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石家庄国际邮件互换局实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监管模式”,空运邮件、快件及跨境电商9610业务均实现6小时内放行。曹妃甸片区开辟外籍船员办理签证证件“绿色通道”和“紧急通道”,确保到港船舶“零等待”、离港“零延时”,共为外籍船员签发签证427人次。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康誉医疗、百洋医药、大金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既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又丰富了制度创新的应用场景。
稳步建设自贸联动创新区。全省14个开发开放区域与河北自贸试验区建立联动创新区。正定片区会同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推出跨区域“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实现“一证照通三区”。
制度创新破解堵点,要素流动激活市场,产业集聚夯实基础,河北自贸试验区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的路径。
6年来,这片热土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自挂牌设立至2025年7月,河北自贸试验区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同期全省18.1%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2.9%的外贸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