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洪是永清县贾八里庄村人,1911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1937年9月参加革命,历任队长、副营长、营长等职,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牺牲于归绥,时年34岁。
1937年8月,刘福洪在永清县城被押到刑场执行枪决时,被抗日游击队朱占魁所救。从此,他参加了抗日队伍。
1937年8月26日,他参加了著名的破袭北宁路战斗。抗日游击队在安次古县村北,扒毁铁路一段,使日军一列军车脱轨,有效阻止了敌人向铁路沿线的运兵,受到国民党河北省政府的通令嘉奖。时隔不久,刘福洪又参加了张庄伏击战,游击队在永清县张庄南设伏,仅刘福洪一人就打死打伤敌人3名。同年9月中旬,日军占领永清县城后,刘福洪随军南下投奔吕正操部,在高阳被编为人民自卫军三团一营。
1937年12月中旬,吕正操司令员奉命率人民自卫军一、二两团到路西参加晋察冀军区和边区政府成立大会,命三团一营留守高阳。保定之敌乘机进犯,一营遂在保定与高阳之间的石桥村设伏,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一营出其不意,对敌人猛烈开火,毙敌多名,然后迅速撤走。在这次战斗中,刘福洪表现非常英勇顽强。他不顾个人安危,带领突击队员们冲入敌群,与敌拼杀,掩护主力撤退,受到首长的表扬。
1938年2月,人民自卫军三团一营升编为独立一团,奉命挺进大清河北,开辟抗日根据地。刘福洪跟随部队转战大清河南北、浑河两岸,先后参加了攻新镇、取霸县、打李家口、袭击永清南关镇等多次战斗,立下不少战功。由于他作战勇敢,思想进步,1938年春天,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破格提升为独立一团一营副营长。
刘福洪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具有一定的指挥才能。1938年5月的一天,独立一团司令部获悉:固安之敌协助永清县敌人向后奕出击,以打通永清—信安交通线,遂命刘福洪率一营,埋伏在固安—永清之间的中岔口村,准备全歼固安来敌。刘福洪接到命令后,把部队安排在中岔口村西,挖掘战壕工事,做好战斗准备。翌日晨,敌人乘汽车由固安开来,待敌人距我200米左右时,刘福洪一声令下,埋伏在村西、村西北战壕内的一连、二连一齐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遭受到这意外打击,纷纷跳下汽车,寻找隐身之所。但稍作镇静后,敌军官驱赶着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一营前沿阵地发起猛攻;同时,另一股敌人则对该村两翼进行包围。刘福洪见状,一面命四连抵住敌人,一面指挥部队迅速撤退,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1938年5月,人民自卫军独立一团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三纵队独立一支队。同年8月,以一支队为基础,建立冀中第五军分区。部队重新整编,刘福洪在该分区所属特务大队一营任副营长。1939年9月,特务大队改编为27团,刘福洪任该团一营副营长。1940年8月,在华北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中,刘福洪与新华社记者雷行带领27团1营,奉命挺进到平津铁路附近,将一座铁路桥炸毁,阻住了敌人援兵,配合了主力部队的歼敌战。
1940年底,为了提高部队干部的思想、文化水平和军事技能,上级调刘福洪赴延安抗大学习。翌年秋,他学习期满,回到十分区任27团三营副营长。1942年1月,刘福洪随部队奔赴冀中,担负起保卫冀中党、政、军领导机关的任务。5月初,部队到达深县、武强一带。在这里,开始了“五·一”反扫荡斗争,与敌周旋月余。6月12日拂晓,27团进驻威县的掌史村。但由于二营歼敌暴露了目标,引来四五百日伪军将该村包围。军区首长立即作出决定:集中所有轻重武器,先给敌以较大杀伤,然后趁天黑突围。22时,突围开始,刘福洪指挥九连向西北进攻,迷惑敌人,以吸引敌人主力。二营长周正明带领八连、六连向东打开突破口,掩护军区党政军机关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我军冲出绝大多数后,刘福洪为了掩护主力突围,自己与300多名勤杂人员还滞留在里面。这些人大多没有武器,重新突围已不可能。在这万分焦急之刻,刘福洪挺身而出,对大家说:“同志们,听我指挥,跟我走,谁也不准出声!”就这样他与参谋王泽忠带领大家从敌人的脚下巧妙地钻了出来。
为取得抗战的彻底胜利,部队一面坚持抗日和反顽固派斗争,一面响应党的号召,开展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翌年4月,刘福洪所在的三营被调往兴县城东南张家沟地区开荒种地,大生产搞得热火朝天。运动中,刘福洪不怕苦、不怕累,带领干部们爬山越岭勘察地形,与战士们坚持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大家的生产热情十分高涨,全营共开荒300多亩。当年便获得了大丰收,解决了部队口粮的三分之一。
1944年冬,刘福洪随部队赴黄河以西,进驻沙峁镇地区执行警戒任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表扬。1945年2月,刘福洪率三营随团部到晋绥军区保德县整编。整编后,部队在许光达司令员的指导下北上,挺进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支援骑兵支队,部队越过平绥铁路,一举攻克陶林、武川两座县城,解放了广大的地区。在战斗中,刘福洪带领战士猛打猛冲,以较小的损失赢得了较大的胜利。
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挺进归绥城附近,奉命接收投降日军。但日伪军拒绝投降,我军开始攻城,双方展开激烈巷战,由于敌人早有准备,我军攻而未克,遂撤出,在这次战斗中,刘福洪不幸以身殉职。(本报记者 张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