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抗大精神播火种 “太行明珠”展新颜

日期:08-18
字号:
版面:第A03版:第三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第一版)2000年以来,村里每年接待游客都在百万人次以上。

松林浴也是其中的景点之一。“然而,我小时候,松林浴还叫坐化山。山是荒山,几乎没有树。”年已七旬的郭天林回忆,不只是坐化山,20世纪60年代,前南峪大部分山地都是“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旱不保收”的景象。1963年的洪水,更是把村里没有植被保护的山地损毁了一半多。

“在郭明跃、郭成义、郭成志三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全村百姓艰苦奋斗,齐心协力植树治山拔穷根。”郭天林说,那时,大家憋着一口气,要向当年抗大师生开垦坐化山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奇迹。

“顶着星星上山,又顶着星星下山。”76岁的张云是第一批参与荒山治理的村民,他记得,在治山最艰苦的前10年,无论严寒酷暑,大家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这些松树,就是村民们把坐化山上的石头挖出来、垒起来,在石头下面的土地上种下的。”郭天林说,千余人的小山村,村干部奋勇当先,家家户户义务出工,在32座山头、10条大沟、72条支沟8300多亩山场里种下了367万多株树,用15年实现了原定5年垫田、5年绿化、3年治水、7年治山的20年规划。

20世纪70年代初,坐化山上已经种了500多亩松树,村民也因此把它改名为“松林浴”。

今天的前南峪村,已经到处都是“松林浴”。东沟、西沟和建滩沟的植被层层分明:上层是茂密的用材林,中间层是干果林,下层是果树林。

依托绿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村“两委”带领村民开发出前南峪生态旅游区,建起了研学基地、生态观光园、果品加工厂等,走出了一条绿色观光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生态发展之路。去年,村集体收入1.8亿元,纯收入超2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88万元。

雨后的松林浴,松针铺地,景色怡人。红色故事和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前南峪的“金色名片”。郭天林说:“下一步我们要在红色研学板块上再下些功夫。抗大精神是我们的红色根脉,激励着一代代前南峪人不懈奋斗。我们要把这张‘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