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娜
“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做好万全应对准备!”7月28日15时30分,大厂回族自治县防汛响应等级从Ⅲ级提升至Ⅱ级,该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薛福生再次对防汛工作提出要求,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自7月27日上游来水以来,薛福生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吃住在单位,随时关注防汛形势变化,及时指挥调度人员力量、物资储备等,保持防汛指挥体系高效运转。“安置点准备得怎么样?”“再查一遍河堤加固点!”“有情况立即通知,我一直在。”薛福生全力当好“幕后中枢”,协调各方力量与洪水赛跑,连续3天3夜,他的精神就没有一刻放松过。
为筑牢防汛安全防线,薛福生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协调农业农村、气象、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召开5次防汛调度会,下发12次通知,把各部门职责逐一讲清楚,把工作任务逐项落扎实。同时,协调农业农村、发改等部门备齐冲锋舟、救生衣、石块、编织袋等39类防汛物资,组建消防、农业农村、交通、应急、民兵等8支260人的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投入防汛抢险工作中。
“我们的目的就一个,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薛福生话语铿锵。
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汛期里,正是一个个像薛福生一样的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面前勇担当,把党旗插在防汛最前沿,筑起了防汛铜墙铁壁,成为群众最可信赖的“主心骨”。
12.8公里的潮白河堤防,是守护大厂的最重要屏障。大厂组织了120人的巡堤查险队伍,分批驻守在不同堤段,保障堤防河道安全。
“作为全县唯一的进水闸,谭台进水闸一旦失守,将会直接引发内涝灾害,对地势低洼的村庄、居民区影响极大,所以水情监测、巡堤查险、抢险准备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大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齐金通和二级主任科员刘盼带领防汛骨干力量24小时“住”在了谭台进水闸的岸边上。
在上游来水前,他们对全县的河渠水闸进行拉网式排查,提前关闭谭台进水闸,打开渠道下游水闸,预泄县域内河渠存水,为迎接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做好准备。
15米、16.6米、17.7米……谭台闸水位持续升高,突破历史最高水位,防洪形势逐渐严峻。
“巡查由2小时一次提至1小时一次”“物资要立即到位”……齐金通紧盯水位涨势,镇定作出部署,攥在手里的手机始终没有离手,一边紧急联系上游潮白河管理处,第一时间掌握水库泄水流量的实时变化,一边及时向县防汛指挥部汇报最新情况。大家纷纷行动,再次排查大堤是否存在管涌、渗水、跌窝等情况,沙袋、挖掘机、吊车等物资也早早停在堤岸一线,严阵以待。
连续72个小时,齐金通带领大家始终坚守在河堤上,不眠不休地巡查、值守。即便在水势平稳后,他依旧不敢松懈:“每天都得来这看看,要不然心里不踏实。”
同样奋战在防汛一线的祁各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闫山茹,脚步也一刻未停。他带队穿梭在村街的各个角落,巡查沿河堤岸,排查易涝地段、老旧危房,走访特殊群体,查看临时安置点,把每项工作每个情况都熟记在心。
“大爷,吃的喝的都准备足了吗?有困难一定跟我们说。”在孤寡老人王万春家中,闫山茹关心老人生活情况,嘱咐村干部照顾好老人的吃住行,并确保其人身安全;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积水路段后,闫山茹冲在前面,一边带头清理排水口杂物,一边迅速召集人员分工协作,调运抽水泵,紧急排涝。
“作为一名党员,平日里咱得干在前,危急时刻更要冲在前!”闫山茹说,祁各庄镇有8个村紧邻河道,做好防汛工作至关重要。他们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组织2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在重点点位轮班值守,暴雨来临前加密巡查频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同时带动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党群同心的防汛合力。
西关村人口密集,又紧邻河道。5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以林与64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凤侠带头值守河堤,仔细排查管涌隐患,耐心劝离上堤群众,为村民筑牢了一道“放心堤”。村民代表自发报名,与村“两委”一道,凑了50多辆私家车,随时准备帮助群众转移。群众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在雨中忙碌,看住上堤口,守在涵洞旁,运送沙袋、清理杂物……大家拧成一股绳,把防线扎得越来越密。
潮白河畔,奋战的身影在风雨中筑牢防线;家园之内,奔波的脚步在行走间守护安宁。为有效应对强降雨,大厂高新区组织包企干部全部下沉一线,指导企业排查解决防汛隐患、制定突发应急措施、及时发布雨情信息,最大限度避免企业生产经营损失;大厂交通运输局党员带头,80余人上路巡查,及时清理树枝,24小时值守泵站,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从指挥调度的精准高效到一线奋战的日夜坚守,从物资储备的充足完备到抢险队伍的随时待命,大厂党员干部群众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承诺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了家园无恙、群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