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讯(记者 冯阳)打开河北能源地图,一个个重大工程项目勾勒出新型能源强省的崭新图景——
坝上地区,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全时段100%绿电供应;渤海之滨,我国目前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国华投资河北109万千瓦海塘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燕山深处,国网新源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满格运行”,累计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作为制造业大省、能源消耗大省,河北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新型能源强省建设,一批重大能源工程项目稳步推进。
1.23亿千瓦——这是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数字背后,是我省加快建设一批新能源工程项目,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8月9日,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风光氢储100万千瓦风光项目现场,风叶迎风而动,光伏板向阳而立,绿色能源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出。
该项目不仅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冀北清洁能源基地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河北省首个风光氢储产业协同发展项目。国华投资河北分公司承德丰宁项目部副经理姚国庆介绍,项目自去年6月全部投产以来,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提供约18亿千瓦时的绿电,节约标煤约54万吨。
随着《河北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行动方案》《河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的施行,我省加快建设大型风光基地、年度开发建设方案项目,推动园区分布式、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算电协同等项目建设,科学有序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
“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9073.5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2020年的3倍以上,远超“十四五”规划的任务目标。
一手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一手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河北能源供应保障有力。
——火电结构更优化,规划布局更合理。
6月30日,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2×660MW燃煤热电联产等容量替代项目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项目两台机组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63万吨、二氧化硫680吨,其减排效益相当于种植18万公顷阔叶林。
加快推动国能定州电厂三期扩建等清洁高效煤电项目建设,稳妥布局华电香河能源站等一批天然气发电项目……这些基础性保障性电源项目的建设,既增强了全省电力保供能力,又提升了火电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天然气输储有保障,管网规划更科学。
眼下,在位于曹妃甸的新天唐山LNG项目建设现场,今年建成的二阶段二期4座天然气储罐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三阶段一期2座天然气储罐正在建设中。该项目负责人路超介绍,项目计划建设20座20万立方米天然气储罐,其中已有8座投入使用,每座天然气储罐能够满足1000万户家庭一个月的用气量。
“十四五”期间,我省加快中俄东线南段河北段、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等国家气源干线建设,推动涿州—永清、京石邯复线等省内主干管线建设,确保按期建成投运。
电网连接生产和消费,是保障电力送得出、用得好的关键平台。“十四五”以来,我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