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产业向绿,锚定“双碳”目标全面转型
近日,在河北太行钢铁集团有限公司,ESP(无头带钢轧制)产线仅用7分钟,就将滚烫的钢水变成了0.7毫米的钢板。这条“黑科技”产线全程没有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均为零。
昔日排放大户,今朝治污先锋。近年来,太行钢铁上马两条ESP产线,并创成环保绩效A级企业。
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优势,环保绩效创A是抓手。
河北以环保绩效创A为支点,带动钢铁大省绿色突围。截至目前,全省环保绩效A级企业总数达到144家。其中,钢铁企业56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河北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在全面绿色转型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在承德,国网新源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满格运行”。
这座全球储能能力第一的抽水蓄能电站,一次蓄满可储存新能源电量近4000万千瓦时,大幅提升绿电消纳能力。截至7月30日,电站累计发电量超120亿千瓦时。
在石家庄,大手笔“公转铁”项目建成投用。
石家庄国际陆港、大吾煤炭物流园等5个园区新增铁路专用线,有效促进了钢铁、煤炭等大宗货物“公转铁”,提升了综合运输效率。
在张家口,大数据产业迎来“人工智能+”时代。
目前,张家口已建成和投运数据中心项目48个,算力规模超过3万P,“人工智能+”覆盖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医疗健康、城市治理等12个领域。
如今的河北,产业的“含绿量”正不断转化为发展的“含金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跃居全国首位。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达1.23亿千瓦,持续领跑全国;全省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超3.7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抓环保不负青山,促发展不负生态。河北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点绿成金,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
绿茵点亮梦想,激情舞动青春。7月26日,站在张家口市崇礼区云顶滑雪公园橄榄球场环顾四周,森林环抱,满目苍翠。首届“云顶碗”世界高校腰旗橄榄球公开赛,在这里火热进行。
冬奥场馆夏日持续释放活力。崇礼如今变成了高规格赛事聚集地、大众活动首选地和旅游热门目的地,去年夏季游客数量首次超冬季。
从冰雪游到四季游,张家口深入推进首都“两区”建设,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我省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将好生态变成“金饭碗”。
“快看,这里有狍子的足迹。”7月22日清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分场做野生动物调查的河北大学博士研究生李森浩,一边招呼同学韩谨泽,一边开始记录。
塞罕坝机械林场入选首批全国“两山”基地。这片曾“飞鸟无栖树”的荒原,经过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奋斗,如今森林覆盖率达82%,成了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
近年来,塞罕坝机械林场积极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实现从“沙进人退”到“以绿生金”的转变。截至2024年底,共核证碳汇量243.4万吨,累计销售林业碳汇35.7万吨,实现收入1487.6万元。
巨型落地窗外,是太行山的层峦叠嶂;窗内,是当代艺术展。在石家庄赞皇县嶂石岩景区,北京游客赵海燕在岩美术馆喝着咖啡惬意地说:“不虚此行,这里不仅有丹崖赤壁的壮美,还有现代艺术气息的美术馆!”
据统计,嶂石岩年接待游客从2021年的11.2万人次增长到2024年的63.24万人次,增长近5倍。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赞皇县不断丰富旅游业态,老景区焕发新活力。
美起来的河北,生态“高颜值”正变成经济“高价值”。今年1至7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1.1%,其中接待京津游客人次占比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