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杰(中)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合影。 本报记者 张欢 摄
用热血传递“生命火种”,以奉献彰显人间大爱!
近日,市红十字会、安次区红十字会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为廊坊市第37例、安次区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俊杰举行欢迎仪式。
2023年10月20日,市红十字会、安次区红十字会在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为廊坊市第30例、安次区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举行欢迎仪式,鼓舞在场学生积极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那个瞬间,王俊杰心中对“捐献”的误解被悄然拂去,“以前我以为是要抽取‘骨髓’,原来只需采集外周血。”就在那日,他毫不犹豫地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他说:“对身体没有伤害,又能帮到别人,为什么不去做呢?”这粒大爱的种子,就这样在年轻的胸膛里悄然安了家。
今年4月,一个电话让王俊杰平静的心湖骤然起了波澜。他没有半点犹豫:“我愿意捐献!”这声承诺,干脆利落。
承诺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自律坚守。为了以最佳状态迎接捐献,这个平时爱吃辣爱喝饮料的小伙子立马改变了饮食习惯,与重口、油炸的食物渐行渐远。习惯熬夜的他,也开始规律作息,早睡早起。课余时间,他还加强锻炼,篮球场上、跑道上,都有他挥洒汗水的身影。
学校得知后,全力支持他的善举。离校期间,同学们自发为他整理课堂重点。
因为经历过和亲人分别的痛苦,所以王俊杰能真切体会到患者和家属的心情,这也更坚定了他的决心。他说:“虽然我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对他而言,警徽下的责任早已融入骨髓:“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小我,自己一个小小的决定,就能帮助别人,改变别人的一生,这比任何荣誉都更令我欣慰。”
6月18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采集室内,阳光透过窗户,轻轻落在王俊杰平静的脸上,也照亮了床边那袋缓缓汇聚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那里面流淌着一个年轻生命最珍贵的馈赠。这一天,王俊杰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0356例、河北省第854例、廊坊市第37例、安次区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王俊杰的故事在校园里传开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师生主动咨询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事宜。正如两年前那位学长的宣讲点燃了他的爱心火种,如今,他也成为播撒希望的使者。“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的一束光,哪怕只是微光,汇聚起来也能照亮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