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衡量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同国内外其他地区沟通对接,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变“多次跑”为“一次办”、首贷续贷服务中心破解企业“首贷难”“续贷慢”等难题……牢记总书记嘱托,河北从小切口入手,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经营主体放开手脚谋发展,激发市场内在活力。
疏通关键卡点,让市场环境更公平
7月1日,沧州市中心医院医教研中心(沧州市中医院)项目医用物流传输系统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蓓安科仪(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销售部门经理冯伟亚告诉记者,公司今年成功中标这个项目,标的额达600万元。
“作为外地企业,过去投标最怕有‘猫腻’。现在有了‘双盲’评审,大家公平竞争,我们的顾虑少了,投标积极性更强了。”冯伟亚为河北的营商环境点赞。
不问企业性质,也不问企业来自哪里,只要实力突出,就能脱颖而出。这是河北推行“双盲”评审的初衷。
针对围标串标、“量身定做”、打“人情分”等招标投标领域长期存在的不良现象,2023年5月,河北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最大限度减少外界对评标的干扰,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不断深化“双盲”评审改革,今年河北上线运行省远程异地协调系统,督促市县平台升级改造,实现全省依法必招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全部采用专家场地“盲抽”“盲定”的远程异地评标模式。
今年3月以来,全省采用远程异地评标模式的标段总数为7202个,交易额896.15亿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河北突破关键卡点,下大力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畅通政策渠道等,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涉企政策精准直达,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近日,在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科研人员正抓紧进行氢燃料电池无油空压机的新技术研发。多亏了政府主动上门服务,帮公司解决了税务申报、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让公司顺利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530多万元,保持了研发和生产节奏。
近年来,河北创新推行研发项目事前鉴定服务试点,上线惠企利民政策通平台、智慧河北加计扣除平台等,并派专员上门解读政策,大力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
聚焦企业关切,全力提升要素保障效能
眼下,漳河水务(邯郸)有限公司正有序开展各项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力。但年初,公司负责人胡石林还在因资金周转难题,担心企业发展。
企业需求就是制度创新的动力。邯郸市企业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组建“金融诊疗团”深入企业一线,为其量身定制信贷方案,积极打造“零距离”政务服务新模式。“从上门服务到我们拿到200万元贷款,仅用8个工作日,真是省时省力!”胡石林说。
聚焦企业关切,通堵点破难点。
得益于唐山市玉田县智能装备制造(印机)产业综合体园区推行“标准地”出让模式,首批入驻企业亚捷科技(唐山)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投产比预期节约大量时间。公司董事长戚顺银介绍,这种供地模式,有效解决项目评估评审手续多、时间长、花费多等问题,为项目提前投产达效按下“快进键”。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