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 董雪
步入8月,距离“十四五”规划收官不足半年。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干字当头、迎难而上,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
■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近期,“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叶巴滩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工程主厂房6台机组完成发电机层混凝土浇筑,全面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近期以来,各方抓紧推进102项重大工程建设,以实现年底前全部完成规划目标。
临近收官,各项发展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确要求。当前要狠抓政策落实,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近期政策持续加力: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重点举措。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于近日下达,按计划将于10月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
超1.8亿户经营主体是中国经济的力量载体。面对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各地积极行动,帮助企业应对挑战:
河北成立“企业服务团”,一企一策解难题;山东组织海外经贸洽谈活动,对接海外参展事宜……
就业是民生之本。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对外发布,从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优化就业服务等7方面提出政策举措。
■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
抢占人工智能这一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各地近期连出实招:
湖北设立规模为100亿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浙江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项目等方面的奖补力度,广东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优势,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十四五”规划纲要分领域阐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篇章位居其首。
各地积极探寻突破口,在更好推动新旧接续中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着力提升超硬材料、现代农机装备集群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安徽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等新赛道,海南重点发展现代种业、航天产业等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已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还将扩大再贷款支持领域以及优化再贷款政策流程。
“各方政策持续发力,加强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将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林山说。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十四五”时期,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到了新关头。近期以来,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获批,明确今年将实现跨电网经营区交易常态化开市。中办、国办对外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进一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制定《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行为防范事项清单》。
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定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审查指引、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专项行动……各地加快建立健全制度规则,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以国际良好实践为基础的跨境银团贷款等非居民贷款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开展境外驻点招商……中国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风雨无阻向前进,人们的判断更清晰、共识更坚定:中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据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