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红色基因”融入研究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之关键时期,强化铸魂塑心工程、深化红色基因传承、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首要任务。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红色基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一、“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必要性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020年教育部重磅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与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深刻阐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贯通专业教育血脉的关键路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效的核心支撑。

“红色文化”作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宝贵资源,是铸魂育人的鲜活教材、固本培元的精神沃土、启智润心的文化源泉。红色文化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中国精神为精神内核。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世代传承的密码。在新时代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谱写红色文化新篇,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对于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滋养青年精神世界、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意义

(1)学术价值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深度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内涵,系统阐释红色基因精神内核,通过聚焦智能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创新命题,将设计艺术学、传播学与智能科学的跨学科理论融合,系统构建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向思政教育效能的转化模型,重点解构智能技术赋能下红色资源活化机理、教育传播和数字化转型路径三重维度,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边界提供可迁移的研究范式。

(2)应用价值

构建“红色资源库筑基-沉浸式教学塑魂-教育效果评估促行”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有力突破高校红色教育长期存在的资源分散化、体验平面化瓶颈。通过打造“VR/AR情境再现-AI学情画像-跨学科资源整合”三位一体的数字教育矩阵,既为思政教育者配备学科交叉的智能化教学利器,更为高校构筑“数字赋能+红色浸润”的立体化育人空间。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策略

1、增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实训课时。增加实践实训课程课时,建立沉浸式体验红色教育基地,建立“政府统筹-院系协同-基地联动”的多元联动机制。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让红色基因成为高校艺术专业课中的鲜艳底色,使教育内容更加鲜活、更具感染力。

2、建立“红色基因”数字融合教学资源库。搭建统一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数字化教学平台。在课程实践中运用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借助AR、电脑辅助、VR等设备,让学生感官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辛历程,增强现实的感受。

3、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以社会实践具体项目为纽带,以红色精神为引领、以实践平台为载体、以知行合一为目标的三维联动机制。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升华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智慧,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4、以科研项目、课题竞赛等多手段促进“红色基因”课程思政的教学创新。鼓励高校教师以“红色基因”作为科研课题研究方向,引导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以及课程作业中融入“红色基因”参加竞赛。

5、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利用新媒体资源增加传播路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以“数字赋能、艺术创作、多元传播”三维联动,深挖红色资源,创变技术语态,以短视频焕新经典,以虚拟现实重现历史,传统美学底蕴与现代传播形态交融共生,让红色基因突破时空藩篱,在莘莘学子心田深耕厚植。

四、结论

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应当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以匠心雕琢教学内容,以初心引领价值取向,以恒心培育时代新人,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助力青年学子在红色滋养中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

本文系2025年度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

名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红色基因”融入研究

编号:LFSZKT-20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