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耳闻在保定市清苑区有个冉庄,因地道战的传奇故事而闻名。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踏上了参观地道战遗址的旅程。一路上,我的心情既兴奋又激动又好奇,心中总是不断浮现电影《地道战》中的一幕幕精彩的画面。电影前言:“在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军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红旗,展开了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人自为战,村自为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巧妙的打法,冀中平原的地道战,就是一个光辉的范例。”
来到冉庄,首先进入纪念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震撼。砍向敌人的缺刃大刀、已没有了枪托和枪把的枪支,还有非常简陋的生活用品,再现了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的场景。在战争中,冉庄有很多战斗英雄。来到英雄张森林的雕像前,一个满带刚毅和坚定神情的汉子展现在我的面前。他是冉庄村第一名共产党员,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他发起的挖地道隐蔽作战,为大规模利用地道来牵制敌人,为开展持久战歼灭敌人创造了有利基础和条件。34岁时,张森林被日本鬼子杀害,他的诗《从戎赋》和《就义词》铿锵有力,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革命精神。李连瑞,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冉庄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被汉奸告密逮捕,身中数枪和十几处刺刀伤,牺牲时年仅21岁。还有很多抗日英雄为了和平献出生命。
从纪念馆出来,便来到了地道入口,一股阴凉的气息扑面而来。地道内昏暗潮湿,高约1.3—1.5米,宽约0.7—0.8米,须弓腰前行。地道内以十字街为中心,四通八达,东西南北四条主干线,又分成多条支线,分别通向各家各户和附近村庄,似地下迷宫。有的地道甚至挖到了敌人炮楼下。地下工程之大,堪称一道为抵御敌人而挖出的地下长城。地道中,有休息室,储藏室,指挥部。在指挥部里,简单的一张地图,一张会议桌,几把木凳,就能指挥全民作战。“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开枪,开枪,开枪……”《地道战》中的对白和旁白,总是萦绕耳边。
地道内的防御设施更令人惊叹,卡口、翻口可用来防毒气和水,陷阱和翻板是给下来的敌人设下的圈套。大锅下面的洞口、驴槽底板下面的洞口、磨盘下面的射击口、水井井壁巧妙的洞口等等,充分体现了冉庄人民的智慧和才智。
走出地道,来到冉庄村里,古槐树和大铁钟,依然屹立在那里,它们如有灵魂的古稀老者,见证了那段残酷的战争岁月。站在老槐树下,仿佛听到了老忠叔牺牲前为救大家敲响的悠扬的生命钟声,心中顿时涌起悲壮之情!
现在的冉庄,家家户户仍然保留着地道战时期的遗迹,到处可见墙面上战争时期的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不做亡国奴”“全民抗战”“坚持持久战”“中国共产党万岁”“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
当这些鼓舞人心、斗志昂扬的标语进入我的眼帘时,我完全被感染了。让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也士气十足。我想,假如我在战争年代,也要参战,成为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
红色之行,感触颇深。冉庄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坚韧不拔、机智勇敢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让我们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牢记历史,珍惜英雄们用献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