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抗日战争接近全面胜利。盘踞在文安城内的日军在八路军武装力量的强大压力下,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5月30日夜,日军偷偷溜出小南关,涉水向大城仓皇逃命。在他们的队伍里,有一个身带刑具的人。他就是被捕的共产党员刘志华。
刘志华,文安县东丰富店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在文新县大队历任战士、通讯员、手枪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冬,上级任命他为文新县八区小队长。他在历次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英勇杀敌。他和他领导的八区区小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不幸的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他落入了敌人的魔爪。
1945年3月25日,驻新镇的日军和伪军柴恩波部窜出新镇南关,到大留镇一带“讨伐”。文新县支队和八区区小队、八区队一起,在安里、新村一带阻击敌人。战斗打响后,30多名日军、700多名伪军黑压压地拥上来,枪炮声响成一片。在新村阻击的县大队一、三中队因武器装备不良、兵员损失过大,被迫撤出战斗;驻在靳村的38区队也因事先联络不够,未能接应上来。敌人铺天盖地向八区区小队阵地安里村冲来,面对强敌,刘志华镇定自若,指挥战士顽强抵抗,终因敌众我寡,战斗失利,不得不边打边退。至下午2时,他们撤到伪保长杨凤祥的院子里,后又撤到屋里,继续拼死抵抗,杀伤大量敌人。日伪军不敢进屋,就放火烧房子。在烈火包围中,刘志华等人用菜刀、粪叉奋力把北墙掏穿。不料墙外亦有敌兵,一个战士刚钻出半截身子,就被敌人枪杀。刘志华深感情况严重,便大声说:“同志们!摔枪!我们死也不能把武器留给敌人!”话音刚落,战士们立即把枪摔成两截。就在这时,几颗手榴弹从窗外飞来,爆炸过后,几名战士当即倒下,敌人乘机冲入屋中,刘志华等13人不幸被捕。
敌人把刘志华等人装上大车,拉向新镇。在新镇南关,大汉奸柴恩波组织反动势力,夹道欢迎日伪军“凯旋”。看到这些败类,刘志华怒不可遏,在大车上腾地站起,愤然骂道:“你们欢迎什么!你们睁眼看看,我们八路军是钢筋铁骨,日本鬼子就要完蛋了!”
在新镇伪军据点,刘志华等人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3天后,县大队在一次战斗中活捉了14名伪军。八区区长李玉民通过上层关系,想用俘虏换回被捕人员。经过联络,12人先后获释,但日军坚决不放刘志华。
拘禁半个月后,日军把刘志华押到文安城据点,劝他说:“你的骨气大大的,跟着我们出息的有。”刘志华怒斥道:“你们瞎了眼,让我当汉奸,办不到!”日军又说:“你们打了败仗,回去也得死了死了的。”刘志华斩钉截铁地回击敌人:“少来这一套,死也不跟你们走。”敌人几次碰壁,但不甘失败,仍欲收买利用刘志华。在他们朝不保夕、仓皇逃命之时,也没有忘记带走他。到了大城,刘志华发现日军惊惶万状,搬箱倒柜,烧毁材料,准备逃跑。同时,也预感到敌人很快就要对自己下毒手了。他戴着手铐脚镣,把牢房内一切能扒动的砖都扒活了,有窗台上的,有地面上的……
1945年6月的一天,日军打开牢门,刚一迈进门口,刘志华抄起砖头就朝鬼子砸去。接连砸伤好几个,吓得谁也不敢进门。最后,日军找来一个大挠钩,把刘志华弄出牢房。面对死亡,刘志华神态自若,他抬头望了望晴朗的天空,高呼“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而后慷慨就义,当时年仅27岁。
(资料来源 廊坊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报记者 张甜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