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8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从民间到宫廷的传奇味道

日期:07-22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传承人正在制作大城薛家窝头。(资料图)

▲刚刚蒸制好的大城薛家窝头。(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吕新颖)在大城县,有一道美食传承百年,它就是薛家窝头。2009年2月,薛家窝头被廊坊市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这不仅是对一道美食的认可,更是对一段历史文化传承的肯定。

清朝道光年间,大城县里坦镇薛氏独辟蹊径,以精湛工艺和独特选材配方制作窝头。当时,薛家选用优质的糜子米和大黄豆,按特定比例搭配,经过精细加工,做出的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很快便远近驰名。

光绪末年,祖籍大城的太监总管李莲英回乡省亲,偶然品尝到薛家窝头,认为其口味独特,便将其作为贡品带入宫中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尝后大悦,赞其形如“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予薛家。从此,薛家窝头从民间小吃摇身一变成为宫廷贡品,声名远扬,其故事也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书记载。

薛家窝头之所以能历经百年而不衰,其制作工艺是关键。制作薛家窝头,需严格遵循传统工艺。首先是选料,要挑选颗粒饱满的糜子米和大黄豆,去除杂质后按比例搭配。随后进行磨面,传统工艺采用石磨,低速研磨,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营养和原始风味。和面时讲究手法,先倒水后和面,从底部往上翻腾,一气呵成。捏制窝头时,师傅们先将面料在手中团成圆形,用大拇指廓形,再用二拇指及中指配合大拇指成型,做出的窝头形状规整,宛如“金字塔”。上灶蒸制时对火候的把握最为关键,需大火上屉蒸十分钟左右,待窝头约九分熟时出锅,利用窝头自身热量使其口感松软又格外筋道,豆香醇厚诱人。

如今,薛家窝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飞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结合现代人的饮食口味和营养学理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他大胆采用绿色新原料,开发出白高粱燕麦窝头、黑香米燕麦窝头、红小豆窝头等系列产品,还研究出江米面年糕、黍子面年糕、黑糯米面年糕等新品种,目前薛家窝头共有窝头、菜团子、年糕三大系列共20多种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时代发展,薛家窝头已经走出大城,走向全国。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一非遗美食,薛家窝头在包装上也下足功夫,采用精致的礼包礼盒,使其成为馈赠佳品。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薛家窝头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这份来自大城的独特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