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
我不知道苏有郎的原名是什么。但直觉告诉我,不是这个。
经询问,竟然是苏友狼,虎狼的狼!
一个偏僻农村的穷孩子,叫这个名字,少见,也正常。
正常之外,却又本色得可爱。
其实,他的本色不是狼,而是郎。不是吗?他从小的生活,便是在命运和贫困的皮鞭下,老老实实、顺顺从从地生活,像乡村里一个个土头土脑、实实在在的放牛郎、砍柴郎、田舍郎。
的确,年过五旬的小苏,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明农家胎记的朴实人。他的相貌,他的性格,他的衣着,那么憨厚,那么虔诚,那么和气,看不出与一位普通的农民大叔有什么不同。
那么,他的名字是什么时候由“狼”改“郎”了呢?
应该是开始发表作品的时候。或许,狼太吓人,太凶猛,会吓煞编辑们,而郎多么可爱,多么温雅啊!
然而,阅读他的作品,却又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他。在文字里,时时会感觉到他的冲动,他的激情,他的不甘,他的野心——包藏在温柔羊皮之后的虎狼之心。
相比于一般的作家,苏有郎的作品产量不算高,但写一篇是一篇,总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凡一出手,必是精雕细刻。他认为创作有两种,一种是“一挥而就”“文不加点”,一种是“吟安一个字,捊断数茎须”“推与敲”。他,是后一种。
这可能与小苏的人生经历有关。小苏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身贫穷,只有初中文化。为了寻找人生出路,应征入伍。从军5年,除完成部队的正常训练学习,全凭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在经历了多种人生方向的探索后,最终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艰难之路。转业后到报社工作,更为他提供了舞台。由此,他开始了从“郎”到“狼”的豹变。
三十年来,他很少创作别种体裁。说他是报告文学的专业作家,应不算过分。
他较早的成功之作是中篇报告文学《国树》,发表在《中国作家》杂志。甫一问世,就引起关注。《好人乔奎国》可以说是另一部成功作品。一万七千多字,硬是把一个从没有上过媒体的“好人”写成了名人。正是这部作品,让他获得了河北省文学界最高奖——孙犁文学奖。
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似乎有这么一个现象,许多作家热衷于重大题材、高大人物,全景式、宏观式,出手就是厚厚一本书,但小苏有自己的选择之路。他身处基层,似乎有意在回避热点和重大题材。他的许多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人物,他更愿从中挖掘出重大现实意义。
他最新出版的中篇报告文学《最后一站》,就是如此。
主人公曲宪忠,是一位已故退休老干部,原是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巡视员、全国著名林果专家。作者并没有全景式讲述主人公的人生,只是截取了他在威县的“最后一站”,将人物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利用极具代表性的生活和工作片段对主人公的人格进行展示,刻画了一位扶贫老干部、老专家血肉丰满的典型形象,很具有代表意义。虽然朴实无华,却是感人至深。
《最后一站》延续了他一贯的创作风格,前后历时数月,反复修改二十几稿。看似平平常常的语言,实非常人可为。用最普通的词汇,写出最感人的故事,这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全书中,对主人公没有一句褒扬的词汇,都是平铺直叙的故事呈现,却能直抵人心。著名报告文学评论家丁晓原先生在“推荐人语”中说:“有郎有心于现实中平凡朴实而灵魂带着光辉的人物的叙写……作品写得接地气、聚人气、见形象、得精神、颇为感人。”
有郎虽然专注于报告文学,但看他的作品,却又充满了多种文学元素。有人问他,那些对话,像小说一样,是不是编的。他敢拍着胸脯说:“绝对不是,都是当事人的原话!”他的采访,全用录音,一个字一个字地寻找其中最精彩的语言。其文章内容,全是录音再现,毫无夸张。他说:“越采访,越感到真实远远超过虚构的精彩。”
散文的元素也是其报告文学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他的抒情,不动声色,使你不知不觉地被他感动。最主要的是,他的文章处处充满了韵律节奏之感——这自然是他吸收了音乐的元素。还有新诗、古诗词、民俗文学、百姓语言——还有赵树理、刘震云、刘绍棠的影响……可以说,在不动声色的行云流水的叙述中,在保证纪实文学绝对真实的底线时,他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纪实文学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风韵。
有郎做人是一个老实人,像一个彬彬有礼的郎,但在作文时,却又时时不老实,彰显出其狼性的一面。
小苏的作品,形式貌似陈旧,实乃别出新意。他一直在锐意突破,突破传统好人好事的浅显,突破高大上的老套,突破单纯描写人物性格的老路,努力在主题立意和文学表现上探索另一个路数。他前几年的《国树》,以主人公的故事为载体,用银杏树作象征,反映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寻找崇高》,是对英雄与普通人的思考;《这是一种享受》,表现一位老干部退休后的人生观;还有《今天不忙》,对下乡扶贫干部工作的思考;《箭在弦上》,说的是应急人员的生活状态;《果园飘香》里说得更为真切:“我本来就是农民,只不过国家给了我一个工作,领着工资而已。”《最后一站》,更是在既往基础上的提升版。
我想,小苏如狼一般旺盛的创作欲来源于对生命的反刍,阴与阳、冬与夏、矛与盾、得与失,霍霍摩擦起电,终成燎原烈火。但形诸笔端,却如踽踽狼迹,缀行不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郎与狼,在他身上,对立又统一。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