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8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枝繁叶茂“红星杨” 红色基因代代传

日期:07-22
字号:
版面:第A02版:第二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第一版)林荫遮蔽,中间有一道沟渠经过,既隐蔽又有水源,便于部队长期驻扎。

1939年,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加紧推行“囚笼政策”,利用重要交通线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和“扫荡”。

进驻王家峪后,八路军总部运筹帷幄,先后召开多次军事、政工、统战、敌工、民运、文教、生产等重要会议,领导和指挥了华北敌后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

“震惊中外、扬我军威的百团大战,也是在我们村酝酿的。”李志文讲述起那段历史。

1940年4月的一个深夜,王家峪村一间点着油灯的旧屋内,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正在讨论近期的作战形势。“根据地要发展,必须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经过热烈讨论,为坚决反对投降,振奋抗战军民,锻炼自身的力量,一场以袭击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破袭战役计划被基本确定下来。

1940年5月,八路军总部指挥第129师发动白晋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率部深入敌后,破袭日军正在修建的白晋铁路北段,炸毁桥梁、拆毁铁轨,有力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其分割太行、太岳根据地的企图。

这次成功的破袭,为随后展开的百团大战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战役结束以后,王家峪村暴露,八路军总部转移到了11公里外的砖壁村,并在那里指挥了百团大战。

面对敌人的严密封锁和根据地经济困难的状况,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峪村积极领导当地群众开展开荒种地、纺线织布、植树造林等大生产运动。

“这棵‘红星杨’就是那段岁月的生动见证。”李志文说,“当年八路军就是咱老百姓的主心骨。八路军总部进驻村里,不光指挥部队打鬼子,还帮着村民挑水、打扫院子,和乡亲们一起劳动,大家觉得跟着这样的队伍准没错。”

有着烽火战斗记忆和军民鱼水深情的王家峪村,已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传承。“就像‘红星杨’已牢牢扎根村民心里,提醒我们坚持为民初心,不惧困难,勇敢前行。”李志文说,进入新时代,村里锚定“红色旅游+”发展方向,走出一条致富新路。

王家峪村村委会旁,由村集体投资兴建的学员公寓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下个月就能运营!”李志文介绍,25间客房不仅能解决“留客难”问题,还能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以前我们给游客讲‘红星杨’的故事,带他们看八路军总部旧址,但听完看完,游客想多待会儿却很难。”李志文说,村里虽然有几户办了农家乐,但规模小、条件有限,留不住人。

如今,这个只有272户860人的小山村面貌焕然一新。新建的停车场和游客集散中心已经投用。村里还购置了10辆观光车,委托第三方运营,不但方便了游客,还为村集体每年带来4万元收入。

在王家峪村村外,蜿蜒于太行山间的省级旅游动脉——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去年秋天开通,将王家峪及周边40余处红色遗址串联起来,让“红星杨”的故事传得更广更远。

令人想不到的是,“红星杨”还多了种活法儿。

“杨杨,百团大战是怎么打赢的?”在距王家峪村30公里的武乡县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内,面对游客提问,虚拟讲解员“红星杨”身着八路军军服,讲述起那些生动的红色故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凝聚起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AI“红星杨”告诉游客,以太行山区为肇始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德总司令亲手种下的“红星杨”,正以另一种形式带来历史的回响,让红色精神赓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