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肉饼争霸 味动天下”第二届国际肉饼争霸赛决赛现场。(资料片) 本报记者 陈童 摄
■编者按
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烙印。它们不仅仅是食材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一种城市记忆的具象化。在廊坊的大街小巷,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记录着城市的故事,传递着城市的情感和温度。色香味俱佳的永清八大碗,皮薄肉厚、金黄酥脆的香河肉饼,还有那被慈禧太后称为“黄金塔”的薛家窝头……我们将深入挖掘这些美食背后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让您感受廊坊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报讯(记者 吕新颖)近日,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香河肉饼搭乘快车、坐上飞机,48小时内便可直达全国各地百姓餐桌,成为香河县的一张美食名片。香河肉饼,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正以崭新姿态走出香河,香飘华夏。
据了解,香河肉饼起源于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香河百姓进献特色肉饼,深受朱棣赞赏,从此声名远扬,从宫廷走向民间。这道美食以其“皮薄如纸,外焦里嫩,油而不腻,润而不柴,食后久有余香”的独特风味,成为食客们难以忘怀的舌尖记忆。
2019年,香河肉饼协会成功注册了香河肉饼商标,同年,第一家香河肉饼示范店,在香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挂牌开业,并由香河电视台全程直播。从此,香河肉饼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迎来发展的契机。近年来,马洪松作为香河肉饼协会会长、香河肉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香河县第三批县域特色人才、京燕(河北)餐饮服务有限公司餐饮总监,曾多次参与央视和地方卫视的美食节目宣传推广香河肉饼,吸引许多外地客人慕名前来品尝。
如今香河肉饼已成为香河的一块金字招牌而享誉全国,香河县从事肉饼经营的餐饮店不下300家,香河肉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河北省第一批“燕赵老字号”保护名录项目。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当地也在不断探索创新,其独特的风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香河品美食,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