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凯
《水灵儿的日子》是一部大容量的中篇小说。水灵儿,是主人公的名字。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还是全书的一根脉络,作家用娴熟的手法,将一个故事,讲述得水水灵灵,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一)叙事结构之独运
这篇小说总共16节,讲述的是一个叫水灵儿的女人创业的故事。通读全文,前后呼应,环环相扣,拟人、排比、渲染多种创作技法轮番上阵,大量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烘托着气氛,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一通舒舒服服的热水淋浴,把一天积聚在身上微辣而浮躁的尘埃洗去,水灵儿浑身清爽,四肢百骸又焕发了早晨的活力。沿着月光下的玉米地里探出的熟悉的灰白色土路,她像一阵荡漾的清风,向屋后不远处已经干涸的磁河湾走去。”直到第一节临近结束,也没交待去跟谁约会。一句由镇上下乡来的一位干部“故意搭讪勾连”的话,“这是管大胜的俩闺女吧?”至此,让读者隐隐约约感觉到,水灵儿要去跟镇干部约会了。于是,读者害死猫的好奇心就更强了。
小说第六节写到老崔死后,投资商决定停止建汉服厂的计划,“水灵儿冲村主任凄美柔顺一笑:‘主任你有那个投资商的手机吗?’村主任愣了一下,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张揉皱了的名片,犹豫片刻,递给了水灵儿”。这段话,为第七节水灵儿辗转雄安李天钧的老家、北京李天钧的玻璃厂,说服李天钧作了铺垫。
小说第十四节写到李天钧与水灵儿探讨如何高质量完成德国订单这个话题时:“因为他看到即使所有的绣女二十四小时工作,也不可能五月完成订单,而如果水灵儿再次使用电脑绣织的话,根本不可能绣出他要的那种效果来,在挑剔的德国人面前,凑合是无济于事的,否则会再次遭遇尴尬的退货。”这段话,与第十节中芬兰订单退货呼应,而本节结尾写的“正当大家你推我让表演节目时,水灵儿叫上小冯和小张,把李天钧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这段话,抛出悬念,引出后文,构思非常的巧妙。
(二)形象塑造之明丽
小说通篇看来,作家所勾画的男女之情,非常淳朴,没有乌七八糟的感情纠葛。书中的人物,都非常正派,水灵儿专心刺绣,不参与闲谈,不参与打麻将,塑造的是勤俭持家的形象。镇干部老崔动员水灵儿出任厂长,邀约晚上八点去看厂址,也是出于公心,虽然时间很容易令人产生歧义,但这恰恰是作者巧妙手法的运用,包袱不断,情节跌宕,引人入胜。
小说的第七节对投资商的描写,水灵儿到琉璃厂找李天钧,“她慢条斯理地三言两语说完来意,李天钧听着听着,保养得极好的黑红色脸膛就有了一层冷峻的灰色,看来他还保留着对水灵儿和老崔一事的强烈不满和不屑”。李天钧不起身,“依然顾我地悠闲地斟茶品茶,也不主动搭理水灵儿,更不拿正眼看她,任她在狭小的办公室自由踅摸”。从李天钧最初对水灵儿不屑的态度,到对乡镇领导请客时拒吃请的话语,侧面反映了投资商李天钧内心的淳朴和正直。
小说第十五节写到李天钧、水灵儿以及小张小冯一对恋人在开发软件成功后,李天钧将软件开发折合股份,三人喜出望外,“小冯丢掉了平时的矜持和胆怯,用健壮有力的臂膀紧紧抱住李天钧,水灵儿一脸的飞红还没有落下去,顺势也将蹦跳着的小张搂在怀里”。小冯小张的性别,小说第九节有过交待,“小伙子叫小冯,小姑娘叫小张”,在这样的喜庆气氛中,四个人的拥抱,不是恋人的拥抱,而是一对新人与同性别的李天钧、水灵儿的拥抱,这个拥抱,非常的超凡脱俗。
(三)文学积淀之厚重
小说语言和知识的运用,非常娴熟,时不时穿插着古典文学的语句。
小说第三节写到水灵儿赴约路上,“她也总结出了颇有诗意的一句话——月色本无差,心境自不同”。这句话与唐代禅师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到水灵儿“从轻轻靠着的一棵熟悉的老柳树旁站起来,从柳条依约的枝影中再次看到了月亮。”作家写完这句话,非常应景的引用了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而“依约”二字,读起来感觉生疏,查阅资料,方知出自《隋书·王劭传》:“采民间歌谣,引图书谶讳,依约符命,捃摭佛经。”第五节描写水灵儿在家绣制汉服图案时写道:“又似弄巧的纤云挂在了明月的周围。”弄巧的纤云来自宋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第六节写到村民们指桑骂槐说风凉话时写道:“听着啁啁啾啾,呕哑嘲哳,刮进水灵儿的耳中,让她感到阵阵刺痛。”“呕哑嘲哳”一词来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第七节写到水灵儿练习书法被丈夫管大胜奚落时,“她总会微笑着低声回应,耽误你家营生耽误你家针线了吗,管大胜理屈词穷,几次自讨无趣之后”,直接运用了“花开花落两由之”这句诗词。这句诗词,出自鲁迅先生的《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像这样熟练的引经据典的手法,小说中无处不在。
小说中还有多种写作手法并用,彰显着作家深厚的创作功底。通读全文,拟人化的语言比比皆是。第二节写到“闷热躲进屋子,把人催赶出来”,第四节“白杨树立刻皮开肉绽,疼得‘龇牙咧嘴’”,第六节写水灵儿听到流言时,“使出全身力气,投到了铁大门内侧。咣,火星四溅,震耳欲聋,连青砖门洞都吓得忽悠摇晃了一下”,第十节“咝咝低吟的车床”,第十一节“两个人还在喃喃细语,连窗外浓重的夜色也变得亲切和知心”,第十五节“那件旧藏蓝色西服也跟着兴奋地颤动”等等,拟人的技法运用得相当娴熟。
(四)生活观察之入微
任何一个农村长大的人,都会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耀斌老师的这篇小说,描写的农村场面非常生动,我想,如果不是经受了深刻的农村生活洗礼,又怎能写出如此逼真的情节呢?
小说第六节写到水灵儿视察汉服厂的规划用地时写道:“成排的小麦茬历经夏日的风雨,开始变得肥沃而暗淡,随便踩一脚,就会塌成一片土,与田地融为一体。”这段话,假如没有深入农村细致地观察,断然不会知道麦茬腐化霉变的时间。
第七节写李天钧家的房子,“八十年代流行的墨绿漆边儿玻璃窗棂,似乎在诉说着主人青年时代淘完市场大潮第一桶金后的富足和时兴”。这句话是写实,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窗棂是富足人家的标配,如果不实地写生,或是没有农村走访的经历,不会写得这么逼真。
最为生动的是第十二节描写犁地的场面:“一垄垄犁过之后,平整的红褐色土地像一面夕照中的湖水,与不远处等待耕犁的土黄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远远看去像层次分明的优美画卷。”这样的细节,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农耕作业,没有极强的观察力、洞察力,断然不会写得这么生动。
小说读完了,一种水灵灵的感觉浸润着全身。就像菜地里生长的即将上市的蔬菜,看一眼都觉得浑身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