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委屈了,别一个人扛着”“工作压力再大,也要好好吃饭”……近日,延边大学食堂阿姨刘晓梅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视频走红网络。质朴的话语、亲切的叮咛,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真诚与温馨。
    光明日报
    每一个岗位都闪闪发光
    大学里不仅有讲台上的教授,也有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每一位学生的校工,他们没有站上讲台,却以平凡之姿实践着朴素的教育:对个体生命的珍重与关爱。他们同样在传道授业解惑,同样在为教育添砖加瓦。看到这样的他们,今天的毕业生未来也一定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更加坚定干一行爱一行。
    延边大学食堂阿姨的演讲中提到了很多不起眼的小细节,真诚地讲出了最朴素的爱、对学生如同家人般的爱与关怀。也唯其如此,这样的劳动者才能立足本职工作,对学生有全力的托举和守护。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对人真诚,能打动别人的心;对事真诚,能收获良好的结果;对职业和岗位真诚,真诚努力,真诚付出,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也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劳动者。这也无声地提示着毕业生们,无论将来身处何种岗位,拥有怎样的成就,都要真诚、勤恳、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在高校里,校工们没有学者们渊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深刻的“金句”,但他们有生活的细节和温度。他们提醒学生们珍爱生活、关注健康。没有套话,没有大道理,全是感情,所以很“戳人”。他们也由此赢得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赞许。因此每一位毕业生也应牢记,不管自己走上了怎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平等地尊重所有的职业,平等地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平等地尊重每一种劳动价值,因为,这就是尊重未来的自己。
    湖南日报
    让食堂阿姨致辞 这样的教育有意义
    教育最真挚的内涵、最深沉的理念,在于立德树人、育人化人。让食堂阿姨等普通劳动者从幕后走向台前,分享亲身经历和工作感受,为青年学子带来启发与思考,不仅体现了大学的包容和博爱,也传递出尊重劳动、尊崇实干的价值导向。这样的毕业典礼别具一格,必将成为不少学生心中的宝贵记忆。
    刘晓梅在延边大学毕业典礼上分享了不少人生体会,“别觉得在格子间敲键盘就比擀面杖高级”“甭管以后是穿西装还是围裙,记得把日子过出馅儿来”……这些语句虽简单朴素,却包含着深刻道理:分工有不同,工作无贵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以昂扬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让普通劳动者致辞,教会更多学生在平凡的世界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正是母校对毕业生宝贵的精神馈赠。
    人生之路漫长且充满变数,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永不褪色。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一席真诚洋溢的劳动者之声,传递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精神理念,也契合了新时代鼓励创新创造、勤勉担当、实干作为的价值取向。
    浙江日报
    食堂阿姨的大白话何以动人
    高校后勤人员登上毕业典礼讲台,本身就是对高等教育内涵的生动诠释。延边大学让食堂职工作为后勤服务代表发言,这种制度性安排体现了教育的温度不仅存在于讲台之上,更蕴藏在每一份冒着热气的饭菜里,让毕业典礼从单一的学术仪式转变为全员育人的生动课堂。
    刘晓梅演讲中那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活的集体记忆图谱。“考研学子加菜时疲惫却坚定的目光”,这些片段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是因为它们还原了大学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人文关怀维系着校园的温情底色。刘晓梅阿姨那句“你们离家远,一份饭菜、一个微笑,能让你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恰是对教育本质最朴素的诠释。
    这场演讲的走红还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变迁。在社交媒体上,最高赞评论是“没有套话,全是感情”,这反映出年轻一代对程式化表达的审美疲劳。当鸡汤式说教和网红语录充斥网络空间,刘晓梅阿姨“走到哪儿都要脚踏实地”的朴素劝勉反而显得珍贵。
    育人工作不必追求宏大叙事,真正的教育往往发生在食堂档口的方寸之间。毕竟,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师,也在于那些日复一日为学生盛饭打菜的普通职工。刘晓梅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从来不在云端,而在那些热气腾腾的日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