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山西省灵丘县白崖台村
    背景: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这场战斗被称为平型关大捷,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白崖台村距离平型关大捷主战场约3公里,位于平型关大捷主战场核心地带,因平型关大捷而闻名。
    “这就是乔沟,平型关大捷主战场。当时,我太爷爷曾槐曾为八路军领路,带部队进驻伏击点。”
    6月24日,山西省灵丘县白崖台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村民曾科峰带记者来到距村3公里处的平型关大捷遗址观景平台。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向下看,静静的乔沟掩映在葱茏的草木中。沟深20多米,两边崖壁陡峭,沟底一条狭窄小路蜿蜒曲折,仅容一辆车通过。“这是天然的伏击场。”曾科峰说,“当年,八路军在对面山坡设伏,将从灵丘向平型关进攻的日军歼灭于狭谷之中。”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气焰嚣张。1937年9月25日,日军第5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和师团辎重等部队意图向平型关进犯。
    “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平型关大捷前,我们这一带人心惶惶。为躲避日军,村民一度撤进山里。”坐在自家超市里,曾科峰的父亲曾富生回忆起那段历史。
    当时的中国,抗日军队急需一场胜利振奋全民族抗战的信心。但是,曾槐不止一次向后辈们提及,看着武器装备简陋的八路军,他当时并没有十足信心。
    因此,当战斗取得胜利时,目睹战斗全过程的曾槐激动万分。他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村民,大家的恐惧心理消失了,和侵略者战斗的信心更坚定了。
    “最令爷爷印象深刻的是八路军的勇敢。硝烟还未散去,战士们就冲下坡跟敌人拼刺刀。他们前仆后继地冲,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曾富生回忆起爷爷的讲述。
    这场战斗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八路军军歌》的这句歌词,道出了平型关大捷的巨大影响。仅1937年10月初至11月底,灵丘这个10万余人的山区小县,就有2000余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曾槐也在村里组织起一支民兵队伍开展抗日活动,(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