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公路养管系统 精神文明建设
日期:07-0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精神文明建设深刻影响着行业发展。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全市公路养管系统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推进廊坊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进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生全面、深刻、根本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深邃洞察,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激发了全党全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心和力量。全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使命任务、实践要求,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实践活动,在公路养管实践中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筑文化根基。
◆科学把握精神文明建设对公路养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廊坊正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交通一体化项目建设,深度参与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建设,优化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加速推动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干线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廊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能够筑牢公路养管工作的行业根基。全系统必须加强“建好公路、养好公路、管好公路”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公路养管工作同廊坊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路域环境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升公路养管软实力。精神文明建设是破解“重建设轻服务”的关键抓手,新时代公路养管工作从“管理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型,需要以文明创建的提质增效,推进各项相关工作转型升级,实现“公路畅通”和“民生需求”统筹兼顾,彰显“人民公路为人民”的服务内核。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激活公路养管工作内生动力。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以文明赋能“人”的成长和“路”的升级,通过绿化景观设计、服务驿站建设、智慧养管推广,使公路从通行载体升华为地域文化展示廊道,成为宣传廊坊发展成就的重要载体。
◆扎实组织开展公路养管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公路养管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核心在“人”、载体在“路”、关键在“融”。全系统要紧扣“人”的工作和“路”的工作,坚持思想引领举旗定向、品牌建设固本培元、文明培育凝心聚力、实践联动赋能增效,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人路合一”硬支撑。
一是聚焦思想引领。要深化理论武装,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建立领导班子领学、党支部研学、一线践学的学习机制。要组建职工宣讲团,深入机关科室、县级养护单位和工程一线开展小范围、互动式宣讲。要突出沉浸式学习教育,开发“微党课、微视频、微读本”学习资源包,在干线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沿线绿化节点等处设置“红色故事角”,将思想引领融入日常工作场景。
二是聚焦品牌建设。要制定全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指南,开展“文明养护道班”“文明路段”“文明养护工区”创建。要组建县级养护单位,推选沿线乡镇联席会议机制,协同解决公路噪声、路面坑槽等治理问题,营造公路养护依靠群众、文明成果惠及群众的氛围。要打造“养护先锋队”“应急管理示范岗”,将公路养护品牌价值转化为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价值。
三是聚焦文明培育。在机关办公区和国省干线部分路段设置养护文化长廊、事迹展示牌,利用新媒体技术开设“公路养护人的一天”纪实专栏,创作廊坊公路养管题材文艺作品,使行业文化可感可知。
四是聚焦实践联动。将文明创建指标纳入全市干线公路养护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考虑“路况水平”“路域环境”“群众满意度”“应急响应能力”,推动文明创建和行业管理深度结合。加强志愿服务工作,主动联合市直单位、街道社区、周边学校开展“公路科普”“文明出行”活动,有效延伸行业服务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