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廊坊市乡村民居庭院景观设计研究——以韩裴庄村为例

日期:06-25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摘要: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出发,针对廊坊市大城县韩裴庄村民居庭院景观设计展开的相关实践,基于对当地村落的空间特点、当地的风土人情等要素的剖析,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分别由功能优化模块、文化传承模块和微生态循环模块组成,并运用资料分析法、实地测绘、访谈等方法来获取有关信息数据,最后经过整理融合为具有廊坊乡村代表性的庭院景观设计案例,为同类型村庄民居庭院环境改善做示范引领。

一、现状分析与设计定位

(1)地域特征解析

韩裴庄村位于大城县县城东面,属华北平原中部,京津走廊地带,东北紧邻天津市,周边道路有廊沧高速、津石高速、廊泊路、津保路等,村落肌理呈现为“鱼骨状”形态,现有问题是空间浪费严重、植被单一、缺乏传统元素、庭院功能单一。

(2)文化基因提取

该村现有物化遗产为:砖雕影壁、辘轳水井、石磨,以及柳编技艺、夯土方法、剪纸技艺等等技艺。各种风俗习惯如二月二龙灯会、秋收打场场景等。提炼的典型文化符号是柳编工艺与剪纸技艺。这些都可以与庭院地面铺装和景墙的设计结合在一起使用。

二、设计原则与方法体系

(1)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1)生产性景观:部分保留种植区域,并采取“果蔬+观赏植被”的立体栽培方法。

2)生活性空间:在功能上设置多功能廊架,注重打造观赏和娱乐休闲功能。

3)生态性修复:建立雨水花园可选择种植雏菊、黄菖蒲、薰衣草和千屈菜等植物。

(2)模块化设计策略

功能优化模块:

1)动静分区:根据葡萄架或者廊架,以及有观赏价值的晾晒台将劳动区与休息区区分开来。

2)立体种植:可以按照“乔木-灌木-地被”的垂直结构种植。

3)可变家具:设计折叠式晾衣架和移动式种菜箱。

(3)文化传承模块:

1)材料转化:火红的砖头砌筑成镂空花墙,形成光影交错。

2)符号再现:把柳编纹样或者是剪纸图样提炼出来作为铺装图案和景墙图案。

3)场景活化:设置农具放置展览墙。

(4)生态技术模块:

透水铺装:碎拼青石搭配植草沟结合使用。

太阳能系统:集成光伏廊架。

(5)铺装模块:提炼剪纸、柳编和传统家具中各种形式语言为景墙、铺装图案。

三、典型庭院设计实践

(1)案例选取

选取村内3类典型庭院:

A型:留守老人院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既要有低运营成本还要有人们的社交需求。

B型:青年家庭院落,使用需求:亲子活动区、娱乐设施以及家院自身进行个性化打造。

C型:传统工艺坊,用以满足生产需要和展示需要。

(2)设计实施

按照A型庭院,具体布置方式如下:

1)空间结构:“前院后园”的格局上如此分列。

入口缓冲区:矮墙月季加门牌二维码。

中心活动区:为防腐木平台添加了升降桌板来辅助适老化改造工作。

生态种植区:农作物和花卉种植。

晾晒区:晾晒谷物、晾晒衣物。

2)技术参数:

植物配置:把紫薇、金银花作为垂直绿化植物使用。

材料选择:选用乡土材料,可采用红砖、石灰等为主。

维护需求:每天的养护时间约为0.3个小时。

以B型庭院为切入点,具体内容如下:

1)空间结构:个性结合功能性思路设定。

入口缓冲区:入口景墙以及门牌二维码。

娱乐休闲区:休闲会客、露天野炊烧烤聚会,木地板平台,升降式桌板可选。

生态种植区:农作物和花卉种植。

晾晒区:晾晒谷物、晾晒衣物。

2)技术参数:

植物配置:采用常绿植物做垂直绿化,搭配观赏性灌木。

材料选择:适宜的乡土材料主要有石材、红砖等等。

维护需求:养护日均耗时约为0.5小时/天。

C型庭院,具体内容有:

1)空间结构:建立为了展现及生产目的的标志。

入口展示区:特色文化展示入口+门牌二维码。

生产互动区:可设置制作及展示平台,以防腐木为材料,可增设可升降的桌板。

生态种植区:农作物和花卉种植。

晾晒区:晾晒谷物、晾晒衣物。

2)技术参数:

植物配置:运用多种植物展示植物季节变化,并选择合适的观花、观果类植物搭配。

材料选择:可以采用乡土材料,以石材或卵石为主。

维护需求:日常养护的时间约0.5小时/天。

结语:本研究通过系统性设计方法,以减少预算及养护成本为前提,在有限庭院空间内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有机统一,为北方平原型村落更新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本文系2023年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第一批)自筹经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廊坊地区民居庭院景观设计研究——以廊坊市大城县韩裴庄村民居庭院改造为例”

项目编号:202301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