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的几点思考
日期:06-25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城市里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建筑遗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城市里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共同探讨的课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强调,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指出,“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最大限度保护历史遗存,传承城市文脉,才能更好带动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区域整体保护、整体复兴。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坚持“谋篇布局再下笔”的原则,通过“政府组织、部门指导、地方调查、强强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方式开展规划编制,以法定保护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系统、精准指导街区的保护更新工作。
二是坚持修旧如旧。秉承最少干预原则,保持历史街区格局、风貌不变,坚持“原风貌为基底、原居民为辅力、原工艺为支撑、原材料为保障”的修缮方式,以“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步骤组织实施,通过恢复历史文化街区总体格局,整治街巷历史风貌,保护修复并合理利用传统建筑,展现历史文化街区独特之处。
三是坚持精细管理。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历史文化街区规范运营遵循机制。进一步梳理资产,分门别类推进文保单位、文物点、历史建筑、风貌建筑、更新建筑等城市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其中市财政负责文保单位、文物点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市属国企负责历史风貌及更新建筑的投资、运营,集中优势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
四是坚持融合发展。围绕文商旅融合发展模式,将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文明与旅游经济发展,致力打造活力街区。一方面深入挖掘本地文物价值元素,整合资源,串珠成线,设计旅游精品路线,精心打造沉浸式演艺、研学、文创等优质文旅产品,培育形成特色品牌矩阵,实现旅游延展、商业升级、文化彰显。另一方面引导产业植入,积极引入传统老字号、特色商业、民俗体验、文化休闲等业态进入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历史文化街区生机。同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文商旅融合新模式,开展街区景区智慧型导览、智能化流量监测、智慧消防等功能全覆盖建设,推进VR、AR技术在公共文化场馆等领域应用,搭建“金牌解说”等小程序,入驻携程、小红书等在线旅游平台和社交流量平台,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运营手段,提升影响力及文化消费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