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同年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提出愿在停止进攻苏区、保证民众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抗日作战协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迈出重要一步。
河北大地上,1933年中共河北省委紧急创刊省委机关报《火线》,在硝烟中发出雷霆之声。油印的纸张在秘密交通线上传递,将党的号令、抗战真相与必胜信念,传递到烽火前沿与广袤乡村,点燃了无数民众心中不屈的火种。
…………
抗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
“长城抗战期间,全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给予中国军队大力支援。”刘学勤介绍,在为支援长城抗战捐款的过程中,为购买“唐山号”救国飞机而进行的募捐活动曾轰动一时。
1933年1月26日,国民党唐山市党部发布了《劝同胞节衣俭食捐购救国飞机书》,广大群众对捐购救国飞机给予了积极响应。
除捐款、捐物外,人们还以其他方式积极支援长城抗战。
迁安地处长城脚下,在日军进逼长城之际,当地立即组织抗日自卫团,配合第二十九军作战。
迁安西部的团汀、彭庄、路庄、汉儿庄一带以及遵化罗文峪等地的群众,不分昼夜帮助部队挖战壕、修工事。有的农民火线参军,直接参加战斗;有的村民不惧危险给前沿部队送水送饭、抬运伤员……
“人民群众对长城抗战的无私支援,极大鼓舞了爱国官兵的士气。他们奋勇苦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延缓了日本侵略华北的进程。”刘学勤说。
夕阳的余晖,为山海关城楼镀上一层庄严的金色。如今,曾经砖墙上的弹孔在维护重建中没了痕迹,但山河不会忘记,当年抵抗侵略的壮烈和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