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巍 通讯员 王家侠)近年来,香河县钳屯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引进优质花卉苗木企业,建成智能化温室培育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培育出大丽花、小丽花等特色品种10余个,走出一条致富“花路”。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明明花圃企业负责人张明明发现城市花卉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他决定在钳屯镇贾庄村承包土地进行花卉种植。
花卉种植对技术要求较高,从土壤改良、施肥浇水,到病虫害防治、花期调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把控。一开始,许多花卉出现了生长不良、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导致产量和品质不尽如人意。
面对挫折,张明明没有放弃。他积极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进行现场指导。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张明明逐渐掌握了花卉种植的关键技术。
与此同时,如何让自家的花卉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北京市场并站稳脚跟,是摆在张明明面前的又一道难题。他一家一家拜访北京的花卉批发商和零售商,介绍自家花卉的优势和特色,邀请他们到村里实地考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有一些商户愿意尝试合作,张明明成功打开了北京市场的大门。
随着北京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张明明的花卉种植规模也逐步扩大,从最初的几亩试验田发展到如今的几十亩花卉种植基地,参与种植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张明明注重花卉品质的提升,严格把控花卉采摘、包装和运输环节,确保每一束运往北京的鲜花品质优良。种植基地的花卉逐渐在北京市场上赢得良好口碑。
花卉产业的发展,为乡村带来了新活力。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纷纷返乡创业,加入花卉种植和销售队伍。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管理花苗。本报记者 杨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