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职教路上传薪火 珐琅彩间绽芳华
日期:06-23
何燕向学生们讲解景泰蓝工艺。本报记者 王娜 本报通讯员 潘宇杰 摄
本报讯(记者 王娜 通讯员 谭淼)近日,在大厂回族自治县职教中心实训室,何燕正指导学生掐丝技法,纤细的铜丝在灵活的指尖上翻飞游走,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已在职教领域默默耕耘29载的何燕,既是非遗传承的燃灯人,也是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的拓荒者。
2014年,大厂职教中心成立民间传统工艺专业,计划培养一批年轻的手艺人。“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缺乏兴趣,当时仅招到20多人。”面对这一挑战,何燕立志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激发年轻人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让景泰蓝技艺焕发生机。
何燕大胆尝试,率先引入“双师课堂”模式,将国家级工艺大师请上职业教育讲台。在传统掐丝点蓝技法教学过程中,何燕独创“五步递进教学法”,通过“识图—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的阶梯式训练,让原本晦涩难懂的非遗技艺变得可触可及。她还鼓励学生将现代元素融入景泰蓝制作中。
事实证明,何燕的尝试取得了成功。学生们设计制作的《快乐虎》笔筒等作品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广受市场欢迎。
如今,大厂职教中心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已是省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50名。
从教坛新秀到备受赞誉的省级专业带头人,何燕用29年的悠悠岁月书写了职业教育的精彩篇章。她主编了职教教材《景泰蓝工艺学》;推动的“现代学徒制”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主持的7项省级课题开创了非遗职教新范式;创建的“非遗传承工作室”创新“校企研”协同模式,已与6家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培养的800余名学子遍布京津冀工艺领域,成为行业中坚力量。
何燕表示,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学历、能设计、会制作的新一代大国工匠,把景泰蓝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