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高校新文科建设中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

日期:06-20
字号:
版面:第B02版:第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为了应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新产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2018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正式使用了“新文科”这一概念,开启了高校文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2019年成立“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组”拉开了高校文科教育改革的序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推动产业学院建设,打造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吻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产业学院可以解决人才培养中供需结构性错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时常不一致的困境,有利于优化就业结构,提高从业质量,健全多赢的就业促进机制。

一、明确产业学院的发展定位

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要与当地产业发展相匹配,与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优势资源相适应,对接当地经济发展中所急缺的行业人才。产业学院的发展定位也需要参考高校自身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师资能力。此外,高校应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在产业学院发展中能实现校企双方的共建、共享、共赢。

二、探索共建主体多元化机制

高校在选择产业学院共建主体时,行业领军企业、中小企业协会、地方政府等都可以纳入共建主体当中。可以采取一所高校与一家企业共建的“1+1”方案,也可以探索一家高校和多家企业共建的“1+N”方案以及多家高校与一家企业或多家企业共建的“N+1”或“N+N”方案。产业学院的主导方可以是高校方、企业方或者地方政府部门。这样可以尽最大可能发挥各方优势,实现产业学院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三、探索产业学院管理体制创新

产业学院可以综合考虑自身资源和合作企业情况,探索灵活的管理体制,建立由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联合的产业学院理事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具体管理实施中,可以考虑和高校二级学院一套管理机构,也可以重建一套整合各个专业资源管理机构,但在产业学院建设中需要有政策倾斜,人事管理、利益分配、职称聘任的创新。

四、建设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全面育人、产教融合、创新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实践平台,提高教师导师能力,创建产学研合作基地。高校和行业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开发应用型课程,共同编写授课教材,打造对接产业的实习实训实验项目,安排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训,创新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产业学院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考查、改进反馈的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创新产业学院的教学方法

整合利用产业学院中大学、政府、行业企业三方资源,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课程实践实验教学的比重,在产业学院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行业企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直接带领学生在企业中模拟实操,利用任务式、项目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结合数字时代的智能培训设备,增加课程的知识量和趣味性,使学生在高效、生动、活泼状态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产业学院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制度,在聘任考核、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中突破传统的条件束缚,对敬业精神强、素质能力高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聘任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管理者和高级技工,成为产业学院的授课教师,探索企业家作为产业学院教师的软性解决方案,比如为学生匹配行业企业导师,双方自由结合与实时轮换。加强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交流对接,定期和不定期派遣高校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提高产业学院“双师型”教师比重。

高校新文科建设中产业学院持续推进实施,有利于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新文科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高校应用型转型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创新。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建设进程中产业学院发展模式研究(2023GJJG36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