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排水设施维护、检修,升级维护城区地道桥防汛救援“四件套”,连通建设南路与瑞丰道雨水管道……连日来,我市秉持“早谋划、早安排、早准备”原则,未雨绸缪、积极备汛,全力构筑城区防汛安全屏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廊坊已进入汛期,城区防汛成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任务。根据省、市气象部门预测,预计今年夏季我市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至3成,6月至7月中旬强对流天气较为活跃,易出现局地短时强降雨过程,7月下旬至8月区域性强降雨过程偏多,出现极端性强降雨可能性大,易引发区域性洪涝。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绷紧思想之弦,落细防范之策,确保城区平安度汛。
防汛工作要立足于“早”、着眼在“防”。早一步行动,就能多一分主动。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市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早谋早、以早制胜,于今年3月份进入汛期备战状态,全力做好城区防汛各项准备工作。其一,提早谋划布局,织密“责任网”。防汛关键在于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我市印发《2025年城区防汛工作方案》《2025年城区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全流程防范、全要素准备、全方位落实”的工作思路,构建上下贯通的指挥体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链条,确保防汛工作科学有序高效推进。其二,狠抓隐患排查,提升防汛能力。隐患排查是城区防汛的重要环节。我市对排水泵站、排水管网等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保养与清淤,确保排水设施在汛期正常运行;排查地下通道、地下车库、商业地下空间等重点部位,配备挡水防淹设施;升级维护城区地道桥防汛救援“四件套”……这些举措看似“润物细无声”,却有效消除了风险隐患,切实提升了关键部位、重点地段的安全系数,为平安度汛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三,提前防汛备战,做好抢险准备。组织成立专业应急抢险队伍,开展实战应急演练;科学储备防汛应急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掌握降雨、积水、排水等动态,为调度决策提供精准依据……这种从人员、物资到技术全方位的应急准备,为应对突发汛情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科学部署到精细落实,从设施建设到应急保障,从隐患排查到协同作战,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项有效措施的背后,都彰显着市委、市政府对防汛工作的高度重视,都凝聚着城市守护者“宁可十防九空,不能万一失防”的高度警觉,都见证着科技赋能智慧防汛的创新实践。
“七下八上”主汛期虽未到,做好城区防汛工作仍须“时时放心不下”。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未雨绸缪的忧患,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要持续进行防汛隐患排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执行“专人盯守”制度,做到“汛期不结束,排查不停止”,坚决把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根据汛情发展,精准会商、靶向研判,加强极端天气短时临近预警,同步落实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城区防汛指挥平台作用,不断巩固和完善统一调度、快速反应、高效落实的汛期应急指挥体系。要细化完善应急措施,建立重点区域人员转移机制,制定人员转移方案,全面提升综合防汛救援水平,全力守护城市安全、百姓安宁。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防汛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大考”,不仅检验着城市的硬件设施,更考验着城市的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时刻紧绷防汛这根弦,在“防”上持续用心用力,在“备”上做足万全准备,在“救”上锤炼过硬本领,我们就能有条不紊、遇事不慌,牢牢把握防汛备汛主动权,就能打好打赢城区防汛这场“硬仗”,确保江河安澜、人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