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共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日期:06-13
在市区,道路宽敞整洁、花香四溢,处处是生态和谐的图景;在乡村,昔日的“黑臭水”变成水清岸绿的小花园,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在社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垃圾分类行动中,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仲夏的廊坊,天朗气清,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碧水荡漾,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这一幕幕赏心悦目的景象,正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让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互促共进。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扎实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主动靠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各项工作,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改善,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5月31日,廊坊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6,同比下降11.4%;PM2.5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PM10浓度70.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6%;优良天数116天,同比增加10天;优良天比率76.8%,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亮眼的数字,勾勒出一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画卷,见证着廊坊在生态保护之路上的坚定步伐与卓越成效。
来之不易成绩背后,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聚焦蓝天攻坚,深入开展“走访解促”,持续强化污染治理,不断提升扬尘精细化管控水平,全面加强科学会商研判;深化碧水治理,完善超前水质监测、施工补水提前报备、会商研判等工作机制,扎实做好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监管,推进美丽河湖创建;强化净土管控,组织开展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全力推动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做好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环评服务保障……这些举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廊坊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引领着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干字当头,奏响“美丽中国我先行”最强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七个聚焦”之一,并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二十周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十五五”规划将谋篇布局。廊坊地处京津雄“黄金三角”核心腹地,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把锦绣图景变为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勇担使命、迎难而上、积极作为,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实现新进步。我们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坚持在政治全局中考量、在发展大局下定位,牢牢把握“三高一促”总体思路,坚持高起点站位,积极对接、协同、联动京津雄;坚持高质效服务,主动作为、靠前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高水平保护,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促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要聚焦重点任务,坚持“利民、利企、利环境”,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度挖掘潜力,加快补齐短板,加大突出环境问题风险隐患排查力度,积极争创试点示范,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完善京津冀联防联控机制。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责任,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用好“五干”工作法和“四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做起,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凝心聚力,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幸福增长点”,我们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让廊坊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