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街头小店做成非遗美食名片

日期:05-18
字号:
版面:第A02版:第二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第一版)

“跟普通肉饼比,香河肉饼偏大,直径足有一尺半,所以叫‘大张肉饼’。”张井林说,当时,他带着提前擀好的面团,从香河赶到北京店里,骑车得花2个多小时。而牛羊肉馅料,则从北京市场采购。就这样,“大张肉饼”成为最早进入北京市场的外地美食之一。

10年后,北京这家店铺面临拆迁。新店开在哪儿呢?此时,香河家具城兴起,看中这里的商机和客流,张井林选择返乡发展。

从香河县迎宾路与香居大道交口的第一家店做起,慢慢发展到全县4家分店,“大张肉饼”声名鹊起,成了当地的招牌店铺。

40多年的从业经历,张井林有收获,也有烦恼。他跟县里的同行碰面,经常讨论一个难题——地方非遗美食如何才能走向全国更多地区呢?

到外地开分店,投资大、风险高。况且,很多地区香河肉饼名气不够响亮,想要“分一杯羹”很难。

酒香也怕巷子深。张井林意识到,香河肉饼想要走向全国,先要让品牌立起来、强起来、响起来。

前不久,他去了四川中江县,在“挂面村非遗音乐大集”上现场展示了“大张肉饼”的制作绝活。很多四川人品尝后纷纷点赞,喜欢上了河北这一特色美食。

这几年,为加强“大张肉饼”的传播,他几乎每个月都往全国各地跑,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和赛事活动。在上海进博会、全国面食烹饪技艺守正创新交流赛、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遗美食的传播和销售迎来新机遇。

2022年5月,张井林跟当地的香河如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从线下到线上,让“大张肉饼”的香气飘得更远。

在公司开发下,张井林很快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有了自己的视频号。

张井林拍的第一个短视频,讲述了他早年用过的两根擀面杖的故事。视频转发量180多次,评论量500多条。

再接再厉,他又推出“大张肉饼”制作教程的短视频,和面、调馅、擀面、折叠、烙制,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视频转发量超1500条,评论量1200多条。

随后,在粉丝要求下,张井林第一次开直播。那时是夏季,天气特别热,整整两个小时,他讲解“大张肉饼”的历史、口感以及个人经历,与在线观众聊得火热。下播后,他已全身是汗,可心里特高兴。

“网络平台没有地理空间的限制,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大张肉饼’。”张井林说,拍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他每周必做的事,各平台累计拍摄短视频2000多个,粉丝总量接近百万。

通过“线下+线上”渠道拉动人气,“大张肉饼”名气越来越大。张井林组建了一个交流群,跟粉丝们探讨制作技巧。很多年轻人专程来到香河,拜到张井林门下学艺。

随着电商直播的兴起,张井林也开始尝试网络卖货。不过,把“大张肉饼”做成网销食品,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顾客到店里用餐,现场烙好的“大张肉饼”香味扑鼻,味道醇厚。而网销的肉饼是提前烙好、真空包装的,顾客购买后需进行二次加热,对其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烙到几成熟?大小厚度是多少?张井林经过一次次试验,尽力保持鲜美口感,制成早餐和中餐两款规格的“大张肉饼”。

“口感不比堂食差多少。”张井林说,“大张肉饼”网络销售相当火爆,销往上海、江苏、重庆等全国各地,其中广东和福建几乎都是航空物流订单。

张井林盘算了一下,搭上电商快车后,他们制作的“大张肉饼”销量至少涨了3倍。今年以来,他们完成线上订单5万多个,其中走航空物流的订单6000多个。

张井林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这些天,有名外国人正跟他接触,想把“大张肉饼”引入他们国家。“再过一段时间,或许就能在海外看到‘大张肉饼’了。”他的话语中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