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虹瑾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修身。何为修身?如何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立道生。”5月10日至11日,一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公益巡讲在廊坊富力万达嘉华酒店拉开帷幕。酒店会场座无虚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们以至诚之心聆听李连胤老师讲授《大学》之道。这场为期两天的宣讲活动,不仅是一次经典的重温,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觉醒之旅。
5月10日上午9时,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本次活动的主讲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父母教育指导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高级讲师,陕西省孝老爱幼道德公益协会名誉会长,传统文化高级讲师李连胤,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浅出地诠释《大学》中的核心理念,包括“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这些理念虽跨越千年,在当代依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面临种种社会挑战之际,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每一个人应深思的问题。
讲座中,李连胤老师对《大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充分展示了《大学》的魅力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分别以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婚姻、家庭以及孩子教育等相关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生动鲜活的事例,运用《大学》的智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随后,李连胤还以“厚德载物”为例,剖析“五福临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的文化内涵,并通过生活案例说明“欲望是深渊,心怀他人方能至善”的哲理。“宁散千金为苍生,不费一粟为自己,外在的美好需通过内在德行的积累实现,而非一味索取。”这一观点让现场听众深受启发,赢得阵阵掌声。
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教育工作者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参与。来自广阳区的李女士感慨道:“李老师的讲解既有学术深度,又贴近现实。过去我读《大学》多停留在表面,如今才真正理解古人的智慧,让我对自身修养和社会责任有了全新感悟。”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听众就“如何在快节奏生活中践行孝道”“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如何结合”等问题展开讨论。李连胤以《了凡四训》等经典中的故事为例,提供了具体建议。大家纷纷表示,过去觉得古书离大家很远,听完今天的讲座才发现,古书的智慧也是解决现代人焦虑的良药。
生活中,李连胤常被尊称为国学老师,他却自谦为“国学的小学生”。“越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就会越敬畏。”面对采访,他谦逊和顺地说道。“所谓国学是一个大系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在他看来,国学不仅仅是古籍中的智慧,更是对当代生活最深刻的诠释。
李连胤的巡讲不仅是经典的重释,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唤醒。自2009年投身传统文化传播以来,李连胤的足迹已遍布全国22个城市,受益者超千万人。但这些年,李连胤对家乡一直魂牵梦绕,也一直想和家乡人分享他的奋斗成果。李连胤告诉记者:“廊坊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和这儿的人们。这次回到家乡为父老乡亲送上一场文化宣讲,将自己多年研习经典的感悟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廊坊站结束后,他计划继续前往其他城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至更广阔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