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不远处,碧绿的麦田一望无际,植保无人机正嗡嗡作响,均匀喷洒着农药。
“和人工打药相比,植保无人机能精准控制农药用量,减少农药残留超标风险,保障农产品品质,而且还省时省力。”董保立给社员们做着讲解。
用科技赋能,董保立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合作社不仅普遍采用自动喷滴灌设施,还购买了智能拖拉机、精量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类新型农机具,并搭载了卫星导航系统,使其变成一台台种地“神器”,助力农业生产进一步提质增效。
他还与河北北方学院、石家庄农林科学院长期合作,邀请专家讲解现代种植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近年来,合作社种植的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普遍提高10%左右,红薯平均亩产5000多公斤,西瓜平均亩产4000多公斤。
“种出好产品,更要卖出好价钱。”为打开农产品销路,董保立不仅与北京及周边大型超市、农贸批发市场、社区直营店对接,还打造农村电商平台和电商直播基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让原生态农副产品销往全国。
在电商直播基地直播间,只见绿幕、电脑、麦克风、补光灯等直播设备一应俱全,桌上放着合作社自有品牌“十条”牌红薯样品。十几天前,这里刚结束一场直播,上一季丰收的最后一批红薯被顺利卖出。
“直播的产品都是合作社种植的应季产品,保立哥要求咱们必须24小时内发货,让顾客们吃到最新鲜的农产品。”负责电商直播的王西也是合作社社员,他介绍,爆款单品一场最高销售额七八十万元。
如今,该合作社已整合土地1.93万亩,发展社员4036名,解决当地8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帮助农民实现年增收1600多万元。
随着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如何让更多农户实现增产增收,董保立始终没有停下思索和行动的脚步。
每年他都会举办十几场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各类实训实习,截至目前举办了一百多场。“最近,我们要连续办几场小麦、红薯新品种以及冷棚西瓜的观摩培训,助力更多农民成长为‘新农人’!”董保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