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项目建成后,将为学院航天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提供高标准实训基地,培养更多适应航空航天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陈健告诉记者。 49岁的重庆籍电焊工吴晓琼,自去年秋季进驻工地后,仅今年春节回过一次老家。“虽然特别想家,但加班能多挣钱,等项目完工再回去看老人和孩子。”她朴实地说。 与来自外地的吴晓琼不同,家住固安县马庄村的于海亮是在家门口干活,他是水电班组的电工。“这是固安的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学,我能参与建设,感到非常荣幸。”于海亮语带自豪地说,大家都盼着开学的那一天呢。
(上接第一版)“项目建成后,将为学院航天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提供高标准实训基地,培养更多适应航空航天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陈健告诉记者。
49岁的重庆籍电焊工吴晓琼,自去年秋季进驻工地后,仅今年春节回过一次老家。“虽然特别想家,但加班能多挣钱,等项目完工再回去看老人和孩子。”她朴实地说。
与来自外地的吴晓琼不同,家住固安县马庄村的于海亮是在家门口干活,他是水电班组的电工。“这是固安的第一所航空航天大学,我能参与建设,感到非常荣幸。”于海亮语带自豪地说,大家都盼着开学的那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