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流0.332毫安,阻性电流0.034毫安,阻性电流基波分量0.018毫安,与上次测试无明显变化,三相之间无显著差异,测试结果合格。”“除了会操作,还得懂原理,这是从工人队伍向工程师队伍的转化过程。”……4月16日,廊坊市某变电站内,国网廊坊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杨旭正指导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对站内30余组避雷器进行带电检测,以保障设备在即将到来的雷雨季节正常运行。
检测过程中,杨旭的目光专注而敏锐。避雷器带电检测工作完成,他说,“气温越来越高,居民的用电负荷攀升,我们进行设备红外测温时,一定得注意线夹和接头部分的温度,确保都在合格范围内。”
随后,杨旭来到110千伏设备区,拿起红外测温仪,开始查找易高温点。之所以对变电站内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是因为每次夜间抢修、零点工程、节假日抢修,他都在现场。“每个变电站都有自己的运行特点,隐患也各有不同,要随时掌握,确保电网设备平稳运行。”他说。
杨旭今年48岁,1996年圆梦“国防绿”,站上部队院校讲台,参与培养出一批批优秀指战员,2005年转业换装“国网绿”,自学拿下清华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现任国网廊坊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主任,兼任冀北电力工匠联盟理事长。
二十年来,岗位在变,但杨旭冲锋向前的排头兵精神没变。他扎根电力生产一线,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攻克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逐步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他创立了“杨旭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0项、科技及管理创新成果20余项,并带领团队在电力系统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在状态检修、高压试验、无人机等专业中获得个人和团体荣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等称号。
杨旭常说,技能是人生的“不动产”,“资产”越丰厚,成长的道路上越有底气。杨旭凭借一身“不动产”,结合电网运行的季节性差异,创新开展变电站联查工作,春秋季开展检修作业密集期安全大检查、夏冬季开展大负荷保电安全大检查。每年四次的联查中,他每天带领运维人员驱车200余公里、走进近十座变电站,发现问题当即安排整改。在持续整改总结基础上,廊坊地区130余座变电站的运维环境不断改善,设备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电网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逐步增强。
杨旭十分注重技能培训和团队建设。他推广的“一二三四五”人才成长战略,为每一位青年员工勾画出岗位成才路径,并通过“每周一课”“微讲堂”等活动,缩短员工技能成熟期,推动高技能人才数量翻倍增长。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肯定,更是鞭策。未来,我会把这份荣誉化作动力,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工作点滴。”杨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