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1-0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廊坊日报

在现实与现代之间摇曳穿行

日期:04-22
字号:
版面:第B04版:第八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刘刈

近日,读到河北大城作家张纪增的三篇小小说,感到这几篇作品无论表现手法,还是思想内涵都属内外兼修的佳作,于是便想浅谈几句。《铁爷》和《盖楼》是现实性表述;《明年还会来》则采用了现代派写法,进行了先锋处理。

《铁爷》讲的是,外地一“大户”要搞土地承包,连片经营,大多数村民都同意了,唯有铁爷的三亩地拿不下,且这三亩地居路边,缺之不可。最后牛经纪领着“大户”做通了铁爷的工作。其实,铁爷不是一般的“钉子户”,只顾眼前的利益,也不是不顾大局。他不同意征占土地是有隐情的。

铁爷对土地的感情是复杂的。早年他有负于土地。家里是靠三十余亩土地耕种富裕起来的。结果,到他手里却给败个精光,媳妇也跑了。痛定思痛,浪子回头。铁爷从赌桌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所以说,这种情感是常人所难理解的。“铁爷一直不愿外包,他不是嫌人家给钱少,他是把土地当成了老婆,非要亲手耕种才踏实。”“过了这个中秋节,铁爷就满八十了。他光棍一条,在村上是一等一的五保户,完全可以不用耕种,政府供他足吃足喝,可他就不肯答应:我的好地干吗让外人瞎鼓捣着种?”上边来的干部做工作,“干脆咱不种那三亩地了,让他们每年多给一千块钱行吗?不行,不行,我还是自己种吧。”“他一年四季在地里忙活,像生长在地里的一棵树,一棵七八十岁的树。”

透过这些叙述可以看出,铁爷不傻,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八十多岁干不了几年了,他更知道政府对他的好。三年多来,他愿意当“钉子户”吗?他愿意和政府对着干?这里面肯定有鲜为人知的结儿。高明的纪增在情节铺展中,层层入里,最后给出答案,道出了铁爷的担心:征地行,“但不许在农田上建厂房,不许乱用害人的农药和化肥。若不依着俺,你从哪来了回哪去!”至此,我至少读出两种意蕴,一是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呢?有人简单认为,做群众工作就是上门送送米面油,送上几瓶酒,再不就承诺给加多少多少钱,却缺乏促膝相谈,真正了解农民的内心感受。二是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关系。本文结尾用铁爷振聋发聩的语句道出了时代发展大势,道出了盲目发展项目,侵占基本农田的乱象。文章戛然而止,却把读者带入无限的思考空间。小小说却道出大命题,大主题。

《盖楼》一文也是农村题材,通过外出创业人员大秋回村盖楼的曲折经历,道出了农村乡情的复杂,然后从大秋出资修建出村公路,受到镇长关注与重视,大秋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才使得大秋回乡创业的夙愿得以实现。其间的人情事故,纪增设置了两个外景地:一个是大秋老院。大秋为了顺利翻盖老宅,主动请林佐等人喝酒。另一个是林佐家里。大秋当上村委会主任后,一向刁难大秋盖楼之事的林佐请大秋喝酒。作者采用蒙太奇的手法利用喝酒场面的次第出现,展现出“小酒桌,大社会”的意蕴。

这两篇小小说在选材取材方面精心精到,故事核很饱满,也很现实,义薄云天的内涵与充满张力的外延,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共情与无限的叩问。

与前两篇作品不同,《明年还会来》则采用碎片式写法。所谓碎片式写作是把一个完整的故事分解成多个部分,再重新组合起来的叙述方法。纪增的这篇作品就是运用碎片式写法完成的。

《明年还会来》讲的是一个关于生态的话题。纪增在充分把握和拿捏整个素材后,把它切成五个碎片。第一个碎片,“小鹤”,以小鹤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在沼泽地找小鱼吃,误入人们设置的“漫篮”这个“陷阱”,受伤且未能逃脱。第二个碎片,“大衡”,以大衡的视角讲述了千顷洼水势渐长,成为衡水湖,土地减少,许多人纷纷外出打工,但大衡不肯,依然留在家里打鱼种地。第三个碎片,“三巧”,仍以第一人称讲述大衡的媳妇三巧和大衡一起下“漫篮”打鱼,捕获的恰巧是第一个碎片里的那只小鹤。大衡捕到这么一只稀缺之鸟,依然心怀善心,不仅没有获利之意,也没有伤害之情,而是送到村医处给小鹤疗伤。第四个碎片,又回到“小鹤”,讲述小鹤在大衡家养伤两个月后,被放归蓝天。第五个碎片,继续说“三巧”,讲述她看到一大群鹤向衡水湖飞来。神奇的是其中就有那只被救的小鹤。这只小鹤,呼扇着翅膀,向大衡夫妻俩飞来,大衡张开双臂迎向它,显示出生命的灵性之光。

纪增通过这种碎片式写法,有意形成情节之间的断裂感,以此放缓叙事节奏,用解构与重组的技巧再现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就像面对一个完整的花瓶,先把它敲成碎片,然后重新拼成一个新的花瓶,不求完好如初,只要破镜重圆的那种感觉。但实际创作起来,这种手法却并非把故事拆开重组那么简单。他在重构过程中,之于叙述视角,之于结构分布,之于情节变换,之于整体关联等方面都需要一种大智慧。《明年还会来》,各个部分转换自然,气韵相通,开放闭合,首尾呼应,形成环体。表面看似无心插柳,随手而为,实则充满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观照和哲学隐喻。